2)九百十三章 打压_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各种禁蕃乡兵五十万,若加上民夫人数会更多,动用的钱帛更是海量。一旦失败,后果不堪设想。

  郑朗又道:“战争乃国家生死存亡大计也,不可不察,上下不齐心,都不利于战争,何况这是一场灭国之战。当初李继迁还未成气候之时,我朝征服都未成功,况且现在西夏已成了气候。这不但需要将士骠勇,还需要上下一心。若连阅兵提高士气都不同意,一旦开战,就是不反对,也不会赞同。”

  说得比较含蓄,不讲拖后腿,放暗箭,而是说不赞同。

  但赵顼会意了,叹了一口气道:“这样也好。”

  这番谈话,是君臣私下里的谈话,其他人不知道。第二天都堂会,郑朗又提出阅兵一事,讲了前面的理由,未提后面。

  而且有许多便利的地方,为了迷惑西夏与契丹,章楶去了西北,却将刘昌祚等大将调回京城,整编军队,宋朝禁军又是主要集中在京畿一带,举行一场阅兵,不需要太多的兴师动众。

  但郑朗前面说出,后面就遭到吕大防与王珪的反对。

  吕大防认为没有必要阅兵演武,会浪费许多钱帛,会破坏祖宗家法,让武将重新抬头。

  前面理由并不重要,就着京城一带的兵士阅兵,虽用钱帛,不会太多,几万缗足矣,这点钱帛还是在朝廷承受范围之内的。后面理由才是吕大防内心深处的话。

  王珪却说了一个让郑朗意想不到的理由。

  开封城御道宽达二百步,是最理想的阅兵场所,但终点就是宣德门,一场阅兵动用数万人马,万一有失,国家就会动荡。即便无失,也开了一个不好的头,后人中万一有不宵之辈学习,朝廷危矣。

  这是一条歪理,什么人有本事在宋朝这种制度下,能完全控制几万军队作乱?有这种本事,何须控制几万阅兵的将士,只要控制防御大内的几百名将士,就有可能实现心中的野心了,那样风险岂不是更小。

  实际他与吕大防一样,担心郑朗这一步步的激励,又会发生唐朝的悲剧。再往深处说,不是自发地在维护士大夫的利益,天大地大,士大夫必须最大。

  但再进一步往深处想,就让人感到不愉快了,宋朝有许多人想消灭西夏,这是众所皆知,然想与做是两回事,宋人不但想消灭西夏,还有人想消灭契丹,有这个能力么,再如契丹,也有人想消灭宋朝,一统天下,可能么。实际宋朝却已经在准备真正动手,不过为了契丹与西夏有防备,至今只有少数几个大佬知道。

  宋朝伐夏之始,也就是郑朗辞去宰相之始,这几个大佬同样知道,也就是说郑朗呆在相位上可能不满一年时间,仅花费几万缗钱,又不是制度上的变动,为什么不能让一让,况且伐夏是郑朗领手,功成反而功高震主不得不退,失败将会留骂名

  请收藏:https://m.bmrd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