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六百零八章 首相(六)_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执中为东府首相,大宋为西府首相,郑朗回来怎么安排?

  略略一迟疑,不敢犹豫太长的时间,会让赵祯以为他有私心的。

  也用不如此,是人都有私心,其实此时赵祯智慧十分成熟,对大臣之间这种正常的关系,能理解,并不会责怪。

  张方平说道:“喏。”

  诏书下,洗牌开始。

  来了一个大变脸,东府变成陈执中、庞籍、文彦博,西府成了宋庠、王贻永与富弼。

  当然,得看富弼受不受,若是富弼坚决不受,赵祯也无可奈何。

  但许多人产生与张方平一样的疑问,郑朗何去何从?

  ……大片大片的小麦开始收割。

  河北不是北方最好的地方,要看。整个河北西高东低,倾斜严重,特别是在北方,宋辽军事对峙,设置一些国营牧监,修建了大量塘泊,比海平面低,部分海水倒灌,形成许多盐卤地,利于放牧,也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但不利于种植。不过河北路东南方向却是全国农业最发达的地区。特别是桑麻与纺织业。河北的绢被称为精绢,正反两面皆是光滑一致,其他地方所产的绢很难做到这一点,不说南方的粗绢,即便是山东精美的丝绢,也比河北之绢每匹相差两到三百文。与技术因素无关,而是土质,这里的土质造桑叶营养成份不同,桑叶又造就蚕丝质量不同,蚕丝的不同又造就了绢的质量不同。

  贝州也是其中最好的地区之一。

  所以郑朗说这些老百姓是吃饱了饭撑着,除了大灾之年,何必要反?

  主要死的人太多,心灵的创伤难以抚平。

  但经过治理,贝州,也就是现在的恩州城渐渐走上正常轨道。

  来到城外,看着农民在收割麦子,郑朗亲切地问着一个农民:“翁翁,今年收成如何?”

  “相公,还好吧,侥幸风调雨顺,会有两石。”

  “两石啊……”郑朗低声道:“若是收成不好呢?”

  “收成不好就好说了,有时候颗粒无收,有时候仅能收一石麦子。”

  “那纳税怎么办?”

  按照宋朝制度,一亩地取十收一制,也就是一斗到两斗粮税,实际不止的,两税始重,有的地区一亩地的税务能征到三斗多,外加两百文夏税钱,两百文若是买麦子,都能买到六斗多,买米,也能买到三四斗。还有呢,各种各样附加税。

  “靠天收啊。”

  “相公,可不是,若是灾荒到来,我们生活便无了着落。”

  郑朗无言以对,在封建时代,论农民最好的时光,不是在唐汉,不是在明清,而是在北宋,北宋最好的辰光是在赵祯朝。

  凄苦如此。

  叹息一声,其实还有办法解决的,降低两税,取消各种附加税,百姓就能松一口气。但面对宋朝这种沉重的支出,比例占到百分三十多的两税,谁敢取消?

  老农也盯着郑朗,略有些好奇。

  请收藏:https://m.bmrd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