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九十七章 省试(上)_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神话中的走兽,大气而又庄严。郑朗看了看道:“这是跟庄子里织女学的?、“是。”

  “你很聪明。”

  “妾在努力学笨一点。”

  “不要学笨啦,聪明没有事,但不能聪明反被聪明误。”

  “喏”崔娴吐了吐可爱的小舌头。

  接着,陆续的从三京调出两百多名织女,是所有织女愿意留下来只有九十五名织女留了下来。接人送人,买地盖房子,钱用得象流水一样,柴克明又来到京城省试。

  不过他来得晚,临近元旦才到了京城到礼部报了一下名,走一个过场的。无奈之下郑朗只好写了一封信,让张家大舅在家里面帮助。

  不仅是这样,这么多织女放在郑家庄不大合适了,人太多,没有那么多地盖房子,周边又没有足够的耕地,于是分出一批人,安顿在张家大舅的庄子东面。

  出织女只是小皇帝的第一步,他心中有一个美好强大的梦想,于是瘦弱的身影迈出第二步,下诏道:天下承平久矣,四夷和附,兵革不试。执政大臣其议更制,兵农可以利天下为后世法者,条陈以闻。

  只要对军队与农业方面有好办法者,不管你是什么人,都可以上书进奏,朕将它当作法制颁布天下,流传后世。并且将郑朗的数策,除了契丹那条计谋没有说外,皆公布于众。

  看看人家只是一个十来岁的毛孩子,想出了这么多办法,替朕分担,这天下间有多少宋朝子民,近亿啊。

  再以米赈京东饥民,有一些难民逃到京城附近,开粥棚救之,诸路同样如此,不能让老百姓饿死了。这一切是蝗虫害的,于是又诏去年蝗灾区百姓,掘蝗卵,每一升给菽米五斗二。接着又在京城各门外置场,日给贫民一户斗米,江淮停给钱一年。

  是不是好皇帝?

  连崔娴都叹息道:“是好皇帝。”

  “未必……”郑朗沉吟道。

  “为何这样说?”

  “崔小娘子,他救的是百姓,不是士大夫,所以直臣不会很开心。”

  “这何说法?”崔娴听得傻了,所谓直臣,是好大臣啊,皇帝救百姓,爱百姓是好皇帝,难道还反对?

  “他们要的是一个听他们话,按他们意思办事的皇帝,一个大有作为,奋发向上的皇帝,对他们来说,不喜欢。”

  “谁是皇率啊?”崔娴惊讶地说。

  “你啊,不要想那么多,不但是你,就是我,眼下就是知道,也无法参与其中。”

  当然。赵祯不知道自已想有作为…居然是“做错……了,新年新气象,又下了一份让无数举子欢天喜地的诏书,正月十六,以翰林学士章得象权知贡举,知制诰郑向、胥偃、李淑、直史馆同修起居注宋郊权同知贡举。

  本来是一件很荣耀的事,然而章得象听到诏书后,立即谢拒,说:“臣才疏学浅不堪担负此重任。”压力啊,让郑家子

  请收藏:https://m.bmrd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