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五十三章 淮南模式(封推第三更)_重活之官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李庆福虽然翻阅了不少资料,不过,对这系统的理论知识掌握得倒也并不是非常的透彻。

  “哦?淮南模式是怎样一个模式了?”李庆福对淮南模式也是有所听闻过的,可是并没有能够实地的去进行考察,而且,这个时代网络也是不怎样的,所以说,李庆福对这淮南模式是久闻其名,但是这具体的核心是什么,其实是并不知晓的,毕竟,跟他对淮南模式的了解也仅仅是通过相应的报刊与政务工作报告中得来的,这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原知此事要躬行啊。”

  侯跃东点了点头,为李庆福介绍了起来,想要发展这乡镇企业,这先进的发展模式必须是要借鉴借鉴的,总比摸着石头过河要强上一些,有前例可作借鉴,自然是要比独自前行要强得多的:“所谓淮南,就是咱们淮江省南部的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实现非农化发展的方式。这个模式是由著名的经济学家华刘在20世纪80年代初率先提出来的。其主要特征是:农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以集体经济为主;乡镇政府主导乡镇企业的发展。简单的来说,淮南模式就是‘地方政府公司主义模式’、‘能人经济模式’和‘政绩经济模式’,本质上是‘政府超强干预模式’。”

  侯跃东的讲解非常的细致,这让李庆福更为自己邀请侯跃东前来共同提案感到正确无比,侯跃东的理论知识,再加上自己的基层工作经验,显然是能够相得益彰的制定出更好的,更为切实可行的方案来的。

  “那么,什么又叫做和城模式了?”李庆福继续的问道。

  “所谓的和城模式是指地北省东南部的和城地区以家庭工业和专业化市场的方式发展非农产业,从而形成小商品、大市场的发展格局。小商品是指生产规模、技术含量和运输成本都较低的商品。大市场是指和城人在全国建立的市场网络。”侯跃东流利的介绍道。

  听着侯跃东对这些知识的了解程度,李庆福知道,侯跃东也是看出来了秦扬的心思的,真不愧为当时的得意秘书啊。

  “小侯,你说,咱们岩城县更适合哪一种模式啊?”李庆福沉吟了一会儿,抬起头来看着侯跃东,出声问道。

  “淮南模式是通过发展乡镇企业,走的是一条先工业化,再市场化的发展路径;而和城模式则是通过发展个体私营企业,通过市场化来促进工业化。两种路径的形成各有其主客观原因。也各有各自的优点与不足,咱们就先从我们淮南模式说起吧,毕竟,淮南要比和城距离我们更近一些,‘淮南模式’的概念1983年首次被华刘先生提出的,是以集体经济和乡镇企业为核心,追求村民共同富裕的特征因为非常符合

  请收藏:https://m.bmrd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