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一十二章 京营_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和,文武相制,这样层层牵制,可保皇权无忧。

  这要是在承平时节,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可惜在这种时候,皇帝的算盘也是打的未免太如意了一些……

  方孔昭再任勋阳,且兵部奉圣命为勋阳优先补齐兵马,抚标之下所有兵马由一万七千满编到两万三千人,马由两千匹配给到五千,军械亦是优先供给,其中含意,不言自明。

  有了这些变故,襄阳城新年军议的时间也是一拖再拖,一直到十四日元宵节前一日,杨嗣昌派旗牌官来,定了二十日于襄阳会议的日期。

  日期定下,张守仁才于十七日那天离开太平镇,身边只带了张世强和王云峰等人,其余大将留守练兵,张世福领副将居中坐镇。

  从谷城到襄阳,一般的贵人是从水路走的多,张守仁与内卫二百余骑却是风驰电卷般的沿官道行进,沿途所过村落,一看到张字旗号与众多的将旗之时,不论他是否能看到,村中不分男女老幼全村尽数出来,遥望而拜。

  论说起来,张守仁放赈数次,多半是针对勋西一带的山民为主,那里的百姓太过困难,颇有衣食不给之忧,张献忠等人在山中潜伏时,山民多助贼而不助官兵,官兵纪律太坏是一大原因,更重要的就是各营义军经常在山中放赈,山民得其资助而存活,是以帮贼而不助官兵。

  为了扭转局面,张守仁带头放赈,其余军镇或多或少也放了一些,这样一冬下来,最少有十万人因为张守仁而免受饥饿之苦。

  在谷城四周,受赈的饥民也不少,或许在那些恭谨参拜的身影之中,便是有受惠的百姓列身其中。

  中国人在此时尚且保有最古老的传承而未遭破坏,受人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样古老的信条信奉的人尚且是人群中的多数,张守仁在谷城这几个月来的所为替他获得了十分良好的形象和完美无暇的名声,从一群群长揖而拜或是下跪的人群之中,便可看到人心之向背了。

  到十九日傍晚时分,张守仁一行方赶到樊城水关,由关入城,见是荣成伯征虏大将军的旗号,守备城关的官兵不论是将领或是普通士兵都是在第一时间跪了下去。

  “大将军!”

  几乎是同一时间,所有人都是一起以这样的称呼,向他们心目中这个时代大明军人的传奇和代表人物问安。

  荣赐伯爵和大将军号之后,张守仁已经是不折不扣的大明官兵的代表和旗帜人物。理论上他够资格指挥任何一镇的兵马和节制所有的在他管辖范围之内的武将,除非这个武将奉到更高层次文官的指令为止。

  他的金令箭,在诏旨上可是说的明明白白可以节制三品以下的文武官员,包括巡抚这样的地方大吏在内!

  “大家起来吧,不需行如此大礼。”

  其实甲胃在身的话,对校阅的天子也就

  请收藏:https://m.bmrd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