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261章 此法可用三百年_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或者说有也很少,几乎相当于一点手续费的程度。

  同理,既然“田税等于一个月的徭役”,那么田税也就等于两倍的人头税了,如果一个百姓不想种田,或者是荒年粮贵实在买不到。

  他可以交六百枚五铢钱,按照“三百钱一石粮”的官方指导价代替那两石应该缴纳的粮食。

  钱,粮,劳役,全部打通便民。官府只负责打击囤积居奇的奸商,至于百姓允许今年哪个划算就缴哪个,比如遇到丰年谷贱伤农,想交三石粮食不交钱,也行。

  法令的最后,刘巴还草拟了几个硬通货与五铢钱的兑换官方指导价,以免这种“百姓自由选择今年缴什么划算”的制度实施下去之后,百姓因为太急需钱,而导致市面上钱荒、流动性不足。

  这几项硬通货的官方指导价是这样的:布帛锦缎皆以六丈长、一尺八寸宽为匹。实际尺寸与标准匹不同的,按实际面积折算。

  标准蜀锦每匹指导价一千八百钱,一丈长也就是六分之一匹,就可以折抵三百钱即壮丁一年的人头税。

  同理半匹三丈长,可以折抵人头税加两石粮税。一匹六丈,折抵租庸调全部,连徭役也免。

  丝质的素帛按照每匹八百钱折抵,葛布按五百钱折抵,麻布按四百钱折抵,全部可以套进去换算。官府兜底无限量收购和卖出,全部打通。

  李素看着看着,也忍不住拿出纸笔,在那儿按照各种物价极端情况反复推算,模拟“有没有可能被奸商和豪强利用,囤积居奇炒高某一环的物价从官府处套利”。

  但不管怎么算,刘巴这套换算似乎都有较强的自稳抗波动实力,应该不会出大漏子。

  李素忍不住点头嘉许:

  “不错,租庸调的折价按照二比三比一,兼顾换算简单,又能体现每部分的真实价值,不容易被人恶意套利,子初兄也是做大司农的人才啊。你跟子瑜,一个胜在制度设计,一个胜在劝农励桑,我都想建议大王将来把大司农的职位拆为两部,一部管财政制度设计,一部管民政民生劝慰。”

  光一个户部的设计太简陋了,发展生产的人做不好财税制度设置,做财务管理的又不会发展生产。就该跟公司里面运营部门和财务部门分开才对。一个国家怎么能让财务部管发展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bmrd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