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百三十四章 圣人道(二合一)_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剩下的半部,若欲快速完撰,刘某倒是有一个建议,只是不知张神医是应允还是不允?”

  张机轻轻的一条眉毛,奇道:“刘公子有何高见?”

  刘琦认真地道:“昔日天下,若论古之典籍之最。莫过于雒阳的兰台和东观,我大汉数百年的先贤典籍,万象珍藏皆流传其中,为后人瞻仰拜读,只是自迁都之后,西凉人不重文史、不尊古道,废了太学,兰台东观中的典籍也被损毁,纵观天下,先贤典籍最为集中之处,莫过于我荆楚学宫,蔡中郎两万余典籍皆在我学宫被诸多文士抄录,当中亦是不乏医学珍藏……”

  张机不是普通的医生,他毕竟是南阳望族出身,更是坐过两千石的高官,刘琦的话中之意,他多少能够品出来。

  “刘公子是想请问入荆楚修书?”张机很直接的点破了刘琦的想法。

  刘琦也不藏私,道:“正是,张神医所做的这部专门针对伤寒等重症的佳作,依刘琦看来乃是足可影响千年的宝典,若是成于野间,实在太过可惜,如今蔡大家、襄阳庞德公以及水镜先生,皆在我荆楚的学宫中教学修书,更有诸多汝、颍名士南渡前来荆楚,我南境学宫大兴,正所谓书香荆楚,文传十郡,目下汉记和汉书皆在我荆州编撰,受天下士人瞩目,张神医若是要修书传布于世,又有哪里是比荆州更为合适的存在呢?”

  张机听了刘琦的话后,深感有理,心中确有神往。

  刘琦并不是胡编乱造的瞎说,而是有根有据,有理有凭。

  这个年代,书籍很金贵,且没有雕版和印刷,而且同时没有大规模的宣传渠道。

  所以新典籍问世,并不会立刻在当世引起轰动或是共鸣,需要很长时间的沉淀与铺垫流传,才能逐渐在民间形成影响力。

  这个时间不一定,有的可能是几个月,有的甚至是几年,甚至是几代人也说不定。

  目下在大汉朝,对文化行业唯一能够形成品牌宣传的,则只有昔都城雒阳。

  因为东观和兰台,都是汉室朝廷最为权威的典籍机构,而这些机构所面对的,是大汉朝一百多个郡国的孝廉,而这些被举为孝廉的士子,可以说是代表了整个大汉朝中最上层的士族,雒阳中的典籍经过他们的口口相传,以及抄录散布,才能真正的发扬于世,在世间形成影响力。

  士族,才是这个时代最直接的文化宣传喉舌,而书籍本身不是。

  而想要将这一情况改变的方法,最直接的便是让印刷和雕版大兴于世,以此来剥夺士族对文化传承的单一影响力,使教育和文化普及面更大。

  但印刷术这种东西,在这个年代轻易不能动手,一旦动手,就会引起巨大的激变。

  但是眼下,大汉朝的情况变了,太学被废除,士族群体的宣传阵地被董卓给掐死了,而目

  请收藏:https://m.bmrd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