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26章 正义是存在的_大宋勇武赵宁郭京岳飞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需要开会说服所有人这是恶,也不需要开会说服所有人那是善。

  那这样的善和恶来自何处呢?

  难道凭空生出来的吗?

  朱熹显然再次发出了更深层次的问题:“只是这样的善与恶,因何而来,是否它们在大道中,若是,它们体现在每一个人身上,每一个人都是大道的载体之一,那是否说明,人性本来有善恶?”

  这个问题又回到了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的道上。

  既然世界上存在着真正的善恶,存在着真正的正义,那它们在何处?

  显然,施恶者是人,施善者也是人。

  那如此看来,善与恶就在人的体内。

  进一步推断,我们摒弃恶,保存善,世间不就变得美好了吗?

  所以啊,官家,咱们就“存天理,灭人欲”吧!

  赵宁心中感慨,大宋的士大夫们有一个致命的弱点:不敢正面人性的弱点。

  总是想着要消灭人性弱点,而不是接受它。

  人性的弱点能被消灭吗?

  如果能,为什么人类社会数千年,都在打仗,都在杀戮,都在掠夺,都在欺骗,都在伪装?

  周围的大臣们都竖起了耳朵,想听听赵官家是如何回答这个问题的。

  他们都知道,如果赵官家回答是,那朱熹就开始说他之前的道了。

  如此说来,最后还是朱熹赢?

  “人性本无善恶。”

  岂料赵官家如此说了一句。

  朱熹道:“既然无善恶,那我们刚才讨论的善与恶,岂不是也不存在了?”

  “存在。”

  “小民愚钝。”

  赵官家道:“如果一个人经常帮助邻居,这是不是善?”

  “是。”

  赵官家又道:“如果某一天,这个人与邻居争吵,杀了邻居,这是不是恶?”

  朱熹回答道:“这是恶。”

  “但他以前帮过邻居,他可能是一时失手杀的邻居,这能算恶吗?”

  “算!”

  “为什么?”

  “如果这不算恶,那么其他人都可以以不小心的名义随处去杀人。”

  赵宁又道:“但他可能确实是不小心杀的,他之前做了许多善事。”

  朱熹沉思片刻,才说道:“陛下之意是人性本无善恶之分,但人之行却有善恶之别?”

  “就是这个意思。”

  “那善行与恶行又从何而来?”朱熹刨根问底。

  这也是诸位大臣的疑惑。

  善行和恶行都是人干出来的,它们是真实存在的,并且是所有人达成共识的,那它们肯定来源于人才对啊!

  就这个问题,官员们窃窃私语地讨论起来。

  其实赵宁知道这个结论下的有些武断,因为根据21世纪的科学来推断,有极少一部分人的犯罪是有基因倾向的。

  不过那只是极少一部分特殊的存在,赵宁现在讨论的是普遍性的,他不打算就此与这些古代人深入讨论特殊人群犯罪,因为那牵涉到生物学和基因学,不可能跟他们解释清楚。

  赵宁说道:“人为什么杀人?”

  “可能因为贪婪杀人,可能因为愤怒而杀人,可能因为美色而杀人。”朱熹说道,“难道贪婪、愤怒、欲望,都不是人性的恶?”

  “你都说了,可能因为贪婪而杀人,但是否存在有人想要据为己有,但克制住了的情况?”赵宁又问道,“如果是这种情况,那这个人的人性是恶,还是善呢?”

  这次终于把朱熹给干沉默了。

  赵宁继续说道:“人性本无善恶之分,但有优点和弱点之别,善与恶是天下人的共识,它是人的特质所决定的,假设有一天人不能被杀死,只会老死,那杀人这个恶行,就不存在了。”

  “如果有一天,人不能被杀死,只会老死,那杀人这个恶行就不存在了?”朱熹喃喃起来,他开始思考,似乎从赵官家这话里一下子想到了很多。

  善行与恶行之所以能被所有人达成共识,是因为人的性质所决定的。

  趋利避害,才是人性。

  请收藏:https://m.bmrd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