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五百九十章 破赵_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起作用,武举也造就了一些将领,至少比普通胡乱选拨上来的将领要好一点。之所以未出特别的优秀将领,是量的因素,量太小,就不能产生质的腾飞。要么象后来的奥运政策,举国奥运,刻意将这些极少数选拨上来的精英人才培养。似乎在培养,兴办了武学,可这些武学是谁撰写的,尹洙等文人,他们能写出什么武学论著?整个时代重文轻武,这种大背景下,对武学与武举不重视,因此也没有出现精英培养政策。

  但它是一个进步的政策,若不是宋朝重文轻武,这种公平的机制,会使许多民间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

  多数人不知道,少数人知道不敢说。郑朗就是后者。

  实际此次大比正好与武举绞在一起。

  明年春天省试考与殿试考,同时也进行武举考。

  可大比与武举考还是不同的,它分工更明确,弓就是弓,马就是马,格斗术就是格斗术,杂科就是杂科。策论并到杂科里面。

  比试也有所不同,武举针对的对象是比较全面的人才,着重的是替朝廷选拨儒将。大比针对就是杀人!用武器杀人!

  弓弩不仅需要弓力高低,还有准头,这个准头也不是象宋朝常见的那样,树立一个靶子,大家一起射,看谁射中的靶心多谁就是第一。而是采用了飞碟法,用厚布做成一个个飞碟状物事,校尉大喊,兵士将飞碟扔向空中,大比的兵士开始射击。

  是郑朗想出来的办法。开始西府诸官不能理解,郑朗做了解释。之所以大比,是替朝廷选拨精悍的兵士,国家养兵用来做什么的,保家卫国,上战场杀敌的。但到了战场上,敌人不是象箭靶那样一动不动地站着,特别是宋朝最大的威胁还是西夏与契丹,人家多骑兵,移动速度快,不亚于这些飞碟。射中静态的靶子,到战场上未必会射中动态的敌人。

  这是弓的第一项革新,第二项革新便是负重与能奔跑。弓兵多是步兵,宋朝的兵人甲虽好,太重,不能负重,就不能灵活机动的作战。不能跑更是要命的。然后是弓力,不要求象薛仁贵那样,能挽六石弓,洞穿五层盔甲,也不要求象岳飞与韩世忠那样,能挽三石弓(这是真实的数据,论弓力薛仁贵与岳飞的两倍,还是薛仁贵到了五十岁后的数据),至少要达到弓六十步射一石二斗力,弩百步射四石力(宋朝的弓弩力比,能拉起普通一石弓者,就能拉起三到四石弩)。

  普通兵士没有这么高的要求,百步射弓九斗者为上,八斗者为中,七斗者下为下。弩射二石七斗为上,二石四斗为中,二石一斗为下。若连这个都不合格,回家抱老婆去吧。

  为什么大比要求高,若连这个要求都达不到,何必来大比,丢人现眼?

  弩法也是用了飞碟法,因为弩在宋朝得

  请收藏:https://m.bmrd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