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百九十四章 包拯出场(下)_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赵祯迟疑道:“不……必了。”

  这中间有很多内幕,面对许多大臣的弹劾,范仲淹想兼顾大局,说,陛下派使出使西夏,满朝缙绅,无一士请行,朝廷召张子奭为使,王正伦副之,皆敢行不惧……即还,得元昊书奏,颇顺于前,愿去号称臣,又能减数节事体,且沙漠穷绝,入不测之地,即能忘生,又不辱命,朝廷擢用两资,不可待以常调,戎狄素贪,利未厌心,兵扰绝塞,此戎狄常态,非子奭之过。

  是范仲淹“顾全大局”,做的一些让步。

  重心是新政,只要国内做好,认为什么事都能解决。这时候最好不要发动战争,否则他的一番心血全部浪费。

  因此,他再次退回本色,苟且求和。

  此时范仲淹不是首相,实际担待着首相的职责,不经事不明白,经了事,他或许明白吕夷简种种苦衷。

  这是一种说法,背后的还有许多,张子奭回来在赵祯面前打了包拯的一些小报告。另一边王拱辰大约也关照过包拯,因此到现在这个“包黑子”还没有发作。

  郑朗淡淡说道:“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两国和议,事关国家大体,包拯即为副使,为何不听听他的说法?陛下,想做后主?”

  他对赵祯可不象欧阳修那样,从来不批评,对的夸奖,错的说起来同样不留情,不过从来不胡说八道罢了。

  赵祯无奈,说道:“传包拯谨见。”

  将包拯带到都堂,待他行过礼后,郑朗说道:“包拯,之所以我当初推荐你为使,是听过你一些事情,在你来京城荫补官职时,便发下誓愿,立志做一个清官。并且你在端州做得不错,所以王大夫才保荐你为监察御史。两国议和,事关大体。曹利用骄横失措,可与契丹谈判时,依然为国家分毫必争。但此次你们出使,颇让我十分失望啊。我先问你,你回答陛下,为什么你们出使耽搁三个多月时间?”

  包拯让郑朗说得脸红,说道:“陛下,诸位相公,此次臣出使是让陛下失望。之所以耽搁三个多月,是我们去了夏州,让元昊几乎软禁了两个多月,这才派使对我们通知,元昊国内穷蹙,急于治理百姓,无法分心议和,耽搁我们这么久。又改变态度,派来大量美记,送来精美的食物,热情招待。”

  郑朗打断他的话,说道:“元昊做得不错啊,先将你们软禁,使你们害怕。不然先是热情招待,你们反而认为他们怕了我朝。这样先兵后礼,会让你们喜出望外,便于谈判。元昊国家虽小,但策略灵活,相比于我朝,一年在官员上就支付近三千万贯庞大的薪酬,外交却笨拙不堪。”

  含沙射影说了晏殊。

  但没有直接说,晏殊做了这个首相,确实是最无能的首相,换章得象与杜衍,也要比他做得好。不过章得象也不行,要么

  请收藏:https://m.bmrd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