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88章 Q值50的可行性_回到1987年做科技大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神龙道:“那就太难了。现在的全球已知的核聚变实验堆,Q值最大的也才。而这的进步,已经是全球核聚变技术近50年的技术积累了。

  正在计划建设的ITER国际热核实验堆,设计的Q值也只有10。

  而ITER可是一个投资近几百亿米金的超级工程。

  几乎凝聚了全球最顶尖的核聚变领域的科学家。

  这么多优秀的人才目标才是10。

  老板想要达到50只怕全世界核聚变领域的专家都加在一起也没用。

  如果按照现在核聚变的进步速度,想要达到Q值50,可能真要五十年。”

  苏翰听到这也是眉头紧锁……

  制造一个核聚变实验堆不难。

  难就难在Q值的提升!

  尤其是提升到50这种不可思议的地步。

  那就是难上加难。

  毕竟核聚变现在一个全世界都在搞。

  但谁也没有什么大的突破的程度。

  虽然苏翰脑中的核聚变技术是全球最高水平。

  但全球最高也是这个时代的水平。

  想要完成核聚变。

  必须要搞点什么新东西才行。

  苏翰冥思苦想了好一会!

  忽然想到了一件东西!

  量子算法!

  苏翰急忙道:“对了神龙!你说这个人工智能和量子算法能不能应用在核聚变上?”

  神龙道:“算法应该会对Q值的提升有所帮助。其实现在关于核聚变的控制体系,已经开始向自动化发展了。只不过这种自动化一般是线性自动化,层级结构明显,虽然是也是自动的,但控制模式太过于死板了。

  如果能加入量子算法和人工智能。

  那么会在对等离子体的控制上,变得更加的灵活,对于控制等离子体走向,保持长时间稳定聚变,应该会有很大的帮助。”

  苏翰道:“那如果我打算在模拟一套核聚变的量子算法,人工智能方面你可以搞定吧!我还用单独开发全新的AI吗?”

  神龙道:“这个倒是不用!本身我就是人工智能程序。而且我的人工智能水平远远超过现在这个时代。只要我生成一段智能学习程序就可以了。”

  苏翰道:“那好!现在大方向我们有了!那聚变堆的设计方案呢?”

  神龙道:“如果老板想要使用人工智能来提升等离子体的控制能力。那么就就必须要有更动态的装置来控制等离子体的走向。最好的办法就是设计更多的极向场线圈。因为线圈越多,控制的就越灵活。现在ITER的极向场线圈设计方案是六个。我建议应该提升到二十个以上,最好能更多。这样可以让我更大的施展空间。

  而且线圈越多控制起来越复杂,到时候形成技术垄断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毕竟研发出核聚变,还是要出售的。如果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很容易被剽窃。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聚变堆的控制复杂化。控制的越复杂。越能形成长时间稳定技术优势。”

  “这到也是!”苏翰当然知道技术垄断的重要性,但他又想到了什么,道:“但线圈多了!实验堆的体积是不是太大了?”

  神龙道:“体积肯定要大!不过体积越大,控制的冗余也就越大。而且体积和功率是成正比的。功率越想大,体积反之也就越大,所以体积大正常的。”

  请收藏:https://m.bmrd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