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68章 要银子_朱门寒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68章要银子

  两千亩?苏轶昭开始在心中掐指算亩产量。

  北地没有南边产量多,不过北地多产麦子,亩产是两三百斤。

  二老太爷脸色不虞,上次书信去京城,大哥回信中只道在京城也十分艰难,还列举了种种难处,与此事只字未提,可见并不想给银子。

  可是今年族中开支太大,实在难以收支平衡。这次苏文卿回来了,他哪里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再者,趁着这次机会,有些心大的族人,也要借机敲打敲打,否则自己无族长之名,以后只会越来越难做。

  他思忖良久,才放下碗筷,看向一脸莫名的苏文卿。

  “你可知咱们族中有多少人?去年收成不过往年的一半,族中这么多开支,如何维持?你父亲的意思,是指摘老夫撒谎?”

  “这?若说不够的话,那也确实有夸大其词的嫌疑啊!”苏文卿呐呐地道。

  二老太爷顿时气得杵了杵拐杖,“你若是不信,那就听老夫给你算算。”

  苏轶昭有些想笑,这爹,虽然是实话,但也不应该说得这么直白啊!难道不会也哭穷,说自家在京城的难处吗?

  不过大旱确实对收成有很大影响,只有往年收成的一半,那就是一百多斤一亩。

  以最少的算,两千亩最少产粮二十万斤。

  大云朝一石粮食是一百二十五斤左右,也就是一千六百石的粮食。

  不过这都是麦子,还未去壳。

  上次在坊市无意间听说今年的粮食贵,往年一石面粉只需二两银子,然而今年一石面粉需四两,足足涨了一倍。

  那苏轶昭觉得按照今年粮食涨价来算,一石麦子能卖一两八钱左右。

  当然,这也得看有人收的时候什么价格,或许会比苏轶昭预计地更低。

  一般来收的都是米行,那些人都会往死里压价。照他们心里的帐来算,人工费和加工费都十分昂贵。

  再加上古代工业不发达,不易磨出精细的粮食,出粮率估计不到六成。

  “今年咱们收到一千九百五十六石的粮食,族中八人有功名在身,免除了近千亩的税收,但还有千亩左右要交三成的税。”

  “收成不好,为了预防,族人的粮食也得预留。族中除去出了五服的,再加上下人,一共五百多人呐!”

  二老太爷说着,还深深叹了口气。

  “为了不至于让族人饿肚子,老夫做主留下了三百石的粮食,也是为了以防万一,其余的就叫城中刘家来收了。咱们家是老主顾,他们自然也给几分面子,算咱们一石一两五钱,这已经算是最高价了。”

  这么算的话,田地上的产出最后只有一千三百多石能卖银子。

  苏轶昭算了算,最后得银两千两多一点。

  两千多两可不少了啊!苏轶昭想着自己以后要多买些地,就算地里出息不多,但利润也不少呢!

  转念一想,这是除去

  请收藏:https://m.bmrd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