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81章 番外1 盛世(新书 横刀十六国 已发_争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到。

  不得已,杨旭只能目光望向大洋的对面,在盛兴十九年,天治三年,组织了两次大规模的远航,终于找到了杨峥所说的玉米、番薯、辣椒等等作物。

  一开始这些东西并不适应中原的水土和气候。

  不过农学院经验丰富,不断培养新的种子,才两年时间,玉米和番薯便在华夏土地上疯长,百姓吃不习惯这些东西,家家户户能吃上小麦、稻米,胃口自然刁了。

  但用来喂猪喂鸡鸭,效果奇佳。

  往地里洒下种子,什么都不用管,秋天漫山遍野都是番薯……

  玉米和番薯的引入,让大秦百姓基本都吃上了肉。

  国家粮仓中也多了两种粮食储备。

  因此人口继续上涨,到了天治十三年(公元300年),大秦人口已经高达五千万。

  大秦朝廷鼓励中原、关中百姓南下,长江以南地区得到广泛的开发,长沙、豫章、合浦、桂林、牂牁(今贵州)等新兴大城开始出现。

  岭南的交广二州成了人口迁徙的热点地区,物产丰足,四季如夏,还免赋三年,对中原百姓也极大的吸引力。

  辽北、南疆、西域、漠南也沾到了人口增长的红利。

  尤其是辽北,虽然苦寒,但一年十二个月,只需劳作三四个月,便足够养活全家,剩下的日子,窝在坞堡中,或与女奴们大被同眠,或与儿孙们欢笑一堂,简直是神仙过的日子。

  关键朝廷还有补助,有什么事,只要拿出大秦户籍,当地官府就会非常热心的解决。

  很多厌倦了中原劳累的人,主动迁往辽东辽北,渤海国居然成了大秦五大属国中人口最多的一个。

  盖因渤海国的地理位置实在太好了。

  北面的皮货、药材生意,要经过渤海中转,南面倭国的奴隶贸易也要在渤海国转一圈,然后进入辽东、河北……

  加上渤海国的黑土地肥的冒油,这样的地区想不发达都难。

  汉夏两国的汉人人口也全都超过了百万,曾今遍地的帐篷已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亭台楼阁,秦风建筑充斥整个中亚。

  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汉夏两国都成为中亚的庞然大物。

  夏国偏草原血统一些,杨毅身体中一半的羌人血统,吸引了大量羌人、草原部落的投奔,到了天治十三年的时候,国中上马控弦之士多达二十余万,有精骑三万七千人,号“黑槊龙骧军”,战力极其强大,曾经一万三千骑兵奔袭三千里,一战灭五万斯拉夫蛮军,震动整个中亚和西方。

  夏王杨毅的名字也传扬至整个西方,被成为怒狮王。

  汉王杨旻则偏重于文治。

  河中在他的治理下,成为整个中亚,乃至整个西地最繁华的地区。

  汉国文化发达,包容性强,成为各国学者、教徒、商贾心目中的圣地,在汉国的影响下,汉言成了上层权贵们的时尚,不会说汉言,则会被嘲讽为土包子。

  在汉国兴起的饮茶、评书、戏曲之风,也风靡萨珊、罗马的高层。

  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冒险者进入汉国,试图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

  不过难倒他们的却是大秦户籍。

  中亚流传出一句谚语:即便一个乞丐获得了大秦的户籍,也能在其他国家获得国王般的待遇……

  请收藏:https://m.bmrd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