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57、魏三儿_我的纯真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叫魏三儿,胆大、心细,活儿好!你们猜杨瘸子说啥?”

  “说啥啊?”一个男生崇拜地问。

  “杨瘸子拍拍我肩膀,说我听过你小子,不错,有发展!还递给我一根儿烟!”魏三儿激动地说。

  “哇!啥烟啊,三哥,是中华不?”

  “不是,黄鹤楼,估计也是好烟,我没舍得抽,装兜里了,他妈的,结果那天下雨,等我回家一看,都他妈碎了!”魏三可惜地说。

  大伙儿哄笑,不敢笑太大声,算是一种善意的嘲笑。

  他们毕竟只是一群孩子,一个魏三儿,杨瘸子的侄子的兄弟的手下,可谓八竿子打不着,却因为他跟杨瘸子说过话,接过杨瘸子一根烟,就被他们崇拜的不要不要的,在那个信仰缺失、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社会秩序不好,遍地混混的年代,青少年普遍地比较迷茫,整天街头闲逛,那些在西城江湖叱咤风云的人物,很容易就成为了他们的偶像,对于他们而言,杨瘸子他们,就是传说,是英雄,是纯爷们儿,有钱、有车、有妞,有兄弟,有面子,是他们想成为的那个人!

  这是一种社会畸态,但也是那个时代的印记,非但是西城,整个东北,乃至黄河以北地区,都是如此,不信你可以问问你们的父辈,在八、九十年代,几乎北方的每座城市,都有不少混的比较响亮的大哥级人物,他们的热血事迹、他们的相互征伐、他们的崛起没落,这是每一座城市的真实历史。

  随着时间流逝,历史成了传说,他们则成了传奇,但大部分的“传奇”,都在城市发展的洪流中被淘汰,只有少数人能混出名堂,混掉身上的黑色,摇身一变,成了合法商人,有些人,甚至取得了正治身份,就像是赵德利那样。

  有人把那个年代称之为混混的黄金年代。

  那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坏的年代。

  不过在文中“现在”的时间点上,“黄金年代”已经接近尾声,各地江湖构架基本成型,正处于资源整合、洗白、转变的过程中。

  话说,这个魏三儿口才不说,一直说了两个小时,快到四点钟的时候,他们都下床,光膀子的开始穿衣服,穿拖鞋的开始穿袜子和运动鞋。

  “是要开饭了吗?”我问。

  “不是,放风,一个小时后吃饭,”魏三从床底下够出一个脏兮兮的篮球,不是皮的,胶皮的,十几块钱那种,“哎,张东,你会打篮球吗?”

  “会、会一点。”我举了举手,苦笑,还拷着呢,没法打。

  “这帮狗比,弄进来就不管了,”魏三儿皱眉,“别着急,兄弟,我叫他们帮你弄开。”

  “谢谢三哥!”我笑道。

  不多时,门外传来钥匙串晃动的声音,咔哒,咔哒,像是房间被依次打开,走廊里脚步变得很杂乱,咔哒,我们的门也开了。

  “哎,把我

  请收藏:https://m.bmrd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