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79、理学之乱(下)_皇帝们的死后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参与其中的人,肯定也是为谋私利,他的目的是什么?伪造一个我嫁祸于人的场景,想要夺取翰林院。

  阎君们翻了翻人员名单,找了个和唐朝没瓜葛的人去追查此事——去吧张汤、庞籍和包拯。看了这么多年的包公案,他竟从未负责查案。

  当前有人使用火炮攻击翰林院,那就说明这件事绝非群体自发的行动。

  武曌佯装要出去批判这些人:“理学无度,无度则不足以慰谕公卿,戒约臣下。他们这些愿意为理学抛头颅洒热血的人中,还只有六百个是真理学,这理学究竟有多大用处,能管好多少人,清清楚楚。我出去给他们讲讲道理,叫他们休做人人自律天下大同的痴心妄想。”

  事情有点棘手。她本来以为这些道德上细微的瑕疵不会浮现出来,特意去问了几个判官,再三确定了他们能查看的范围。本来和方士炼丹一样,谁也不知道其中真假,全靠个人吹嘘。对于理学徒众是否切实做到了程朱的标准,她可以随意指摘,谁都拿不出切实证据来证明他们是否做到了。结果现在能称量出真伪,真是令人烦恼。

  一旦道德水准可以量化,很多事情都会迎刃而解。

  殿外有六百人安安静静的跪坐在地上,有些叩首下去,趴着不肯支起身子,有些则是跪坐着,都安安静静的等着一个回答。他们扪心自问,现在递交的要求一点都不过分,都是合情合理。

  朱熹已经给他们讲了半天道理,从事应缓得,到凡事不可以激进冒进,再到‘理是太极、阴阳互生’、‘你们现在这就是人欲’。

  这帮人就坚信一点,圣明天子不听我们的话,一定是受了小人蒙蔽,导致我们的观念没能上达天听。

  朱熹默默的走开了。

  围观的官员低声探讨:“当年我也是这么想的,你猜怎么着?”

  “看老兄你的表情,你一定是被昏君给杀了。倘若我所料不错,杀你的昏君应该就在城外沙雕林中。”

  “我怎么觉得他们像宋江似得。”

  “比起宋江可差远了。”

  “唉,不该诏安啊!瞧我干什么,我说的是水浒传。”

  “你就看每次论功行赏都没有时迁,就知道宋江决不能成功。”

  刘邦:“啧。”虽然两军交战时从来不靠时迁这样的人,但按照书中所写,他排名应该往前挪几十位。

  施耐庵戴着斗笠躲在角落里,心生疑惑:他们怎么不嚎啕大哭呢?

  儒生们窃窃私语,现在对小说话本和评书也有管制:禁止成为阎君,禁止嫁给阎君、或与阎君谈情说爱、或嫁给阎君的儿子、或娶阎君的女儿,全部禁止。只此一个项目,别的都允许。

  “刚刚飞进去一个红衣女鬼。”

  “那一定是翰林院大学士。”

  “连姓名都不详,不知道她是什么人。”

  “那些人厚颜无耻屈居妇人

  请收藏:https://m.bmrd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