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 132 章(【这就过来】...)_开局继承博物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能讲出点门道来都能到稷下学宫讲学,讲得够好甚至可以被封为“上大夫”,一下子就跨越阶层了;不管是什么出身的学生,只要你愿意学,那你就可以来稷下学宫听先达们讲学,学到以前你闻所未闻的学问!

  稷下学宫汇聚了儒、道、法、农、兵、阴阳诸家的学者,“稷下先生”们每天除了给学生讲学,还会相互辩论、相互吸纳对方的长处,使得百家学说在传承与争论之中日趋完善与鼎盛。

  荀况不算是稷下学宫的先驱者,在他前面已经有数不清的百家学者在稷下学宫讲过课,堪称是实实在在的“百家讲堂”。他们归纳总结自己的经历、见闻与方方面面的经验,将自己的智慧凝聚成华夏文明史上的一颗颗明珠。

  劝学!

  正是前人孜孜不倦地钻研与思考,才有了越来越好的生活,才有了越来越丰富的文化遗产,所以作为继任者,他们这些晚辈怎么可以不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直播间的观众们听着听着莫名就感觉自己热血沸腾起来——

  “为什么我明明听不太懂,却还是头皮发麻!!”

  “啊啊啊啊啊我也是,就算是对着字幕才能明白意思,听着这朗诵我还是炸了!”

  “呜呜呜呜学!这就学!不要催了,看完这场直播我就去学!”

  “这声音太有力量了!”“我怎么感觉这位荀先生吟诵的《劝学》要比我们以前背的长很多?”

  “不是错觉,课本只是节选而已,全文就这么长。所以以前编课本的大佬已经手下留情了!”

  “已经录屏,一会发给老师,以后老师讲《劝学》时可以直接放一节课!(狗头)”

  “老师:傻瓜,以为我不会剪辑吗?放一段就关掉,相当于手动剪辑了!”

  “笑死,我们老师也是这样,给我们放视频,明明有半小时,他放三分钟就说‘好了视频就看到这’。简直丧心病狂!”

  在一片热闹的讨论声中,还有少数人在顽强地讨论“奇妙的约会”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时候无人机分了个小镜头,对准一条通往图书馆的路。

  这会儿最先过来的是苏轼,他一个人溜溜达达就跑来了。看到正在银杏树下朗声吟诵的荀况,苏轼脚步一顿,悄悄换了个方向,挪到吴普身边问:“这是在做什么?”

  瞧着怪严肃的,有点像回到了当初他在成都读书的日子!

  吓人!

  吴普简单给他介绍了两句,说这位是荀子,挨了许多年骂的那个。他还对苏轼说:“你也写《荀卿论》骂过,并表示后来李斯建议焚书坑儒都是他的锅。”

  苏轼:“…………”

  能不能别提这种事。写史论的事,能叫骂吗?

  你们后世写议论文运用名人事迹,还不是提笔乱来!

  苏轼一脸

  请收藏:https://m.bmrd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