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三章 夜袭 一_人生得意须尽欢——云笙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小平川山石清俊、古木参天、曲径流泉,幽静无比,环境十分优美。后有石山作屏,山巅巨石覆盖,左右两侧山势合抱,其左侧山顶,还有飞瀑倾泻而下。朗山书院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就掩映于小平川的茂林修竹之间,依山势逐层升高。

  书院门前有一湾溪流蜿蜒而过,流水潺潺,清澈见底。越过溪流,十几阶朴素的青石踏步将我们引至翠树掩蔽之中简洁庄严的正门。

  我们按照洛云飞之前所告之的,将各自随身携带的标识身份的名牌交给门口的门守,门守核对无误之后,便予以放行。我们时至此刻才真正踏入了这一久负盛名,人才辈出的著名学府——朗山书院。

  进得大门,迎面便是一座高大厚重的石碑,雕工精细,达练圆熟。碑身上刻有碑文,为明帝御笔亲题的《朗山书院记》。

  绕过石碑,一路行来,只见书院之中大小院落交叉有序,亭台楼阁古朴典雅,佳花名木姿态各异,碑额诗联比比皆是。书院中轴主体建筑分为前后两部分,天一阁和彝伦阁。

  前部建筑被命名为天一阁,取义于“天一生水”之说。阁前有“天一池”,引山中泉水入池,池周围有汉白玉雕栏围护。全部建筑均为硬山顶重楼式,粉墙黛瓦、黑柱褐梁,前后有长廊相互沟通,四周以回廊和水池环绕,只觉庄重大方,古朴雅致,颇具清雅淡泊之气。

  天一阁中正殿之后,以朗山祠为中心有屋宇六栋,名曰:博雅轩、集雅轩、致学斋、教学斋、聚贤馆、敬贤馆。这里是书院管理人员的办公场所,来往的首士、斋长等都行色匆匆,忙碌而有序。

  我们在这里办理了一系列的交接手续,证明已经完成任务,并平安归来。一切都很顺利,没有人对我们产生一丝的怀疑。接待我们的斋长,对于去向不同的三人,却同时提前归来的事实,也仅仅心不在焉地说了句“好巧”。在办完手续,并公式化地道了声“辛苦”之后,就予以放行了。

  离开天一阁,我们继续向北走,接着便看到了用于藏书的彝伦阁。其门额题为“穷理居敬”,联语为“章岩月朗中天镜,石井波分太极泉”。彝伦阁**有四座建筑,御书楼、宝书楼、尊经楼、藏经楼,建制古朴大方、雅致不俗。

  我们在彝伦阁稍作流连,随即离开,转向西行。书院西部是师生们的宿舍区,沿贯道溪自南向北串联式而筑。精心设计、造型多变的庭院建筑,在溪流两岸布置得错落有致。巧妙布局,雅致秀美的园林景观,更显得书院环境清幽,风景宜人。

  洛云歌三人所住的凝碧堂,在书院西北最偏僻的角落。建筑体为石木结构,屋顶是人字形硬山顶,式样简洁朴素。附以小小庭院,植有数竿青竹,几株兰草,以卵石铺路,青

  请收藏:https://m.bmrd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