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10章 正中下怀_无论魏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久居的故土,逃向南边。

  如果按历史记载,这次大逃亡会持续近三年,超过百万人口离开北方,前往南方求生。

  北边汉人的势力因为大减,再无力与胡人争锋。

  魏瑾没有太纠结这些,只是淡定地看着这场历史有名的“衣冠南渡”发生,他们会腾出土地,同时将先进的技术和文化带到南方,是开发长江流域的先锋,从这时开始,北边的没时间南下,南边也没工夫北上,大家都会很忙。

  等她收拾好北方,再来考虑南边的问题。

  就先各自安好吧。

  ……

  同时,在获得十几万大军后,冀州的势力瞬间就膨胀了。

  渤海郡地势平坦,又有上好的内海,简直是天然的发展盛地,加上有漳河这条联通上党和渤海的水系,日子过得简直不是一般的滋润。

  介于此,魏瑾干脆让人占据了上党右侧的广平郡,反正那里已经被石勒攻杀过一次,郡守早就死了,朝廷乱局之中没再派人去治,她暂时管着也没看到哪个势力出来抗议。

  相反,广平郡大大小小的县城都很愿意接受上党的控制——做为上党货物东出的必经过路,广平郡的庶民与贵族都是好好混了一波享受的,甚至有大量的人去上党做工,不少士族干脆就住在潞城不回家。

  如此一来,渤海与上党两郡之间可以说是畅通无阻了。

  而徐策并没有带着大军就开始种田,而是拆成几只万人军队,开始清理广平到渤海郡之间的流民、贼寇,清点荒芜的土地。

  这几个郡都是有名的产粮区,因为战乱而导致粮食大减,当重新清理土地后,这里都是上好的发展之地。

  华北平原虽然无险可守,但对如今的上党势力来说,这问题不大。

  骑兵,要是就是畅通无险,可以随便浪。

  山东的王弥有个手下,是能战败苟晞的牛人,曾经试探性地过来渤海郡打秋风,结果被渤海郡的鲜卑骑兵沿着海岸线一路撵回了山东的东莱,差不多跑了半个渤海。

  在古代,在平原上,骑兵就是天然的高富帅,强大的机动能力,不怕任何流寇,巨大的冲击力,可以轻易撕开战阵,如果再加上铠甲和弓箭,补充远程攻击力,妥妥地就是一个移动炮台。

  骑兵唯一的问题,太贵了。

  供养一个骑兵,至少得要六倍于普通士兵的消耗。

  为此,担心粮草供应不上的魏瑾交待了南方那些去造船玩家的一个任务,就是推广蕉芋。

  毕竟南方也不是处处水田梯田,从吴地向西,有一条横贯东西,直到两广的巨大丘陵,被称为闽丘,这条丘陵带海拔都在100-1500米之间。

  而蕉芋最适合生长的地方,就是海拔140米到2000米的山区林边,和闽丘可以说是绝配了。

  这东西的块茎产量巨大,南边的那位玩家已经计算过了,在

  请收藏:https://m.bmrd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