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法轮东移_87.另一只眼_三十六骑(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地貌复杂,加入了格泰这样的熟人,让班超兄妹舒心不少。因为齐欢一直在忙于和法兰交流。

  法兰的汉语越来越好,已经可以和齐欢进行些艰深的理论交流了。齐欢免不得说起他十年前,在彭城相识的天竺异人摩柯叶。

  “听你说起这位大师的行状,可能是婆罗门,也可能是耆那教派的人。鉴于耆那教派的人更愿意自我修行,所以他更可能是受耆那教影响的行走的婆罗门。”法兰道。

  “婆罗门?耆那教?”

  “在我天竺,行走在大地上的老师都是高贵的婆罗门。但在婆罗门之前,就有更古老的老师,因为战乱都隐居在雪山或密林深处。后来有许多被流放的婆罗门,进入森林深处,见到了这些神秘的老师和学说,由此改变了这些婆罗门,并传扬出来。”

  “为什么是流放的婆罗门?”

  “高贵的婆罗门受国王供养,为天地献祭和预言,但预言出错的婆罗门便会被流放。在流放的过程中,才发现了更古老的学问和世界的真相。”

  “什么真相?”

  “献祭没有意义,因为人死去,还会转世,再死去,再转世,永远不会完结。”

  齐欢觉得不可思议:“我们汉人认为,人死去,将会回到祖先的身边……但我们墨者也不主张献祭和厚葬的,因为人没有那么多的等级差别。”

  “后来,这些隐居的老师们逐渐走出森林,行走在大地上,被叫作沙门。沙门的意思,就是天生的修行者。这是相对婆罗门而说的,因为婆罗门的一生分作四个时期:八岁从师,在十二年间,学经典、习祭仪,名为梵行期。然后归家结婚生子,供神祀祖,经营俗务,名为居家期。年岁渐老,弃家舍业,栖隐林间,精修苦行,专事思维,名为林栖期。林栖之后,有所得,云游世间,名为遁世期。也就是说从晚年林栖开始,婆罗门才是一个修行者。而沙门无须在梵行期和居家期浪费时间,直接进入苦行,是天生的修行者。”

  法兰继续道:“你一路所说的墨门学说,或与沙门更亲近些。沙门在天竺分为七派,观念纷杂,甚至相互对立。但其中的耆那教派堪称伟大的苦行者。他们说,要绝对尊重任何一条生命,哪怕是蝼蚁和尘埃中的不可看见的生命。为了这种尊重,只能极端苦行,轻贱自己的身体。”

  “我明白,他人之命是义,自己之命是生,我们也讲求轻生重义。但在世人眼里,总是不通。”

  “是不通。唯有不通才凸显情怀,因为人只能对自己的命负责,无权剥夺其他的。耆那教不仅相信生命有魂魄,连山石草木皆有灵意,不可伤害,所以此生尽量减少对世界的索求,一生不着衣物,视饿死为最高贵的死法。”

  齐欢听了极为震撼,讷讷道:“这很可敬……就是有

  请收藏:https://m.bmrd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