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四十二章 迁移(求订阅!)_黑科技图书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样快捷。”

  “这个时候的德国,大学实验资源紧缺,教授工资不足以养家糊口,1919年到1925年的275个科学会议中,有165次没有邀请德国。”

  “尽管如此苛刻的环境之下,他们诞生了奥本海默,世界原子弹之父。诞生了爱因斯坦量子力学的奠基人,奇迹之年的缔造者,世界科学教父的称号。诞生了欧姆、高斯等等知名的人物”

  “很可惜的是,奥本海默和爱因斯坦归了美国,大批科学家出逃,抽走了德国科学中心的最后一丝生机。”

  全息投影屏上不断闪过的是那些战争时候,离开的德国科学家,人种歧视和战争动员让科学家不得不离开这里。数千名科学家选择离开,战后,更是被瓜分的干干净净。

  “第五次世界科学中心在大洋彼岸的美利坚合众国,财大气粗是他们的名词。”朱诚浅浅的提了一句,从二战之后,资本控制的美国科研事业,也只有在与苏维埃两极争霸的时候,表现异常亮眼,生生用钱把苏维埃给拖垮了。之后也是变成了资本的工具。

  “那么今天,在这里,你们问我想要干什么啊这个问题问的好啊”

  “我又是出钱,又是出力,目的何在2亿美元砸在了生物学上,还有更多的钱会源源不断的投入这个学科,太赫兹大能量辐射源前景更是广阔,我图什么就是为了建一个新的世界科学中心啊”

  朱诚的背后出现了一个蓝图,这是做的盘龙山航空研究院的沙盘地图。

  “这里我们将落成航空研究院这里我们将落成生物研究中心这里我们建造大型强粒子对撞机这里我们将建造全世界最大的射电望远镜这里我们将拥有一个全世界最大的天文台这里我们将创办一所大学,硕士博士生学院”

  “我们将会把世界科学中心的称号,从新拿回来,那是属于中国人的荣光科锐科学中心,已经动工了。”

  朱诚对这个五次世界科学中心迁移论最不满的地方,就是漏掉了中国古文明对科学的促进作用但那是过去从今天起随着科锐的不断起飞,随着科锐的科学中心落成这个荣光将再次回到中国人的肩膀上

  “你们觉得这个回答如何”

  朱诚问了一遍台下的记者,而那个来自于路透社的学者脖颈冒汗的看着朱诚,他简简单单的提问,早就准备好的后续发问,但在这个恢宏的目标前,如此渺小。

  “这个过程,困难重重。但是还是那句话,只要我还活着即使荆棘铺满路,我也会走完。”朱诚的话随着那个科锐科学中心的大字,一阵阵的传递给了在场所有的人,和所有在电脑、手机、智眼中观看直播的人。

  “这个可是泼天的大新闻啊这个科锐终于暴露了自己的野心这个朱诚的目标果然不是一个世界首富那么简单啊”

  “我

  请收藏:https://m.bmrd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