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1章 飞夺黄草岭_跨越鸭绿江195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志愿军这次大反击,总体上分东、西两条战线进行。

  首先开战的西线,也就是温井、云山这一线。

  西线的主力主要是南高丽军,战斗力比较弱,但是人数不少。

  尽可能多地消灭南高丽军,不仅能初战告捷,也有利于扫清障碍,给那些被打散的北高丽人民军和老百姓打开一条北上求生的通道,便于那些散兵归队,重新组织起来。

  东线主要是美军为主的十六国联军部队,其中又以美第八集团军和美第十军为主。

  美第十军,基本上由仁川登陆部队组成,军长是阿尔蒙德。

  仁川登陆的时候,麦克阿瑟给阿尔蒙德委任了一个登陆军司令的官衔,算是栽培阿尔蒙德。

  剩下的就是英27旅,澳大利亚营等多国部队。

  志司东线的战略是,先用两个师在黄草岭阻挡敌第十军和南高丽第一军团的北进步伐,不让他们跟西线的敌人会和。

  等到西线战事结束,再抽出手来对付东线的美军。

  部署在东线的,是42军的两个师。其中一个就是124师。

  打前站的是124师的副参谋长郭宝桓率领的队伍。

  原来的计划是,人民军给志愿军提供汽车,运输兵力。

  但是人民军总部把所有能划拉的车辆都划拉起来,军车加上民用车辆,也只能装载两个营的兵力,剩下的志愿军官兵,只好步行行军。

  郭宝恒好不容易挤出来一台车,费了好大劲儿,才在长津找到人民军总部,见到了崔总司令官。

  这位司令官青年时代就投身于高丽的抗日救亡运动,被日本殖民者投入监狱。

  出狱后到中土,一边求学,一边从事抗日活动。

  先在沪海,后到滇省讲武堂学习。毕业后到黄埔军校当教官,后参加北伐战争和羊城的武装起义。之后又在中土的东北抗联从事艰苦的抗日斗争。

  日本投降后,崔司令官回到祖国,在人民军中任职。此次向南进攻当中,他也是主要指挥官之一。

  在这次撤退中,他的左臂还受了伤。

  他在中土呆了二十多年,对中土十分熟悉,能讲流利的汉语。

  崔司令官的手臂还用绷带吊着,见到郭宝恒,听说志愿军已经有几十万人进入高丽,十分高兴。

  “主席好,朱总司令好,彭总好,谢谢中土的同志们,你们辛苦了。”

  寒暄一下,两人就谈起了战场形势。

  听郭宝恒说要在黄草岭一带阻击美第十军和南第一军团,崔司令官果断地把一个坦克团,一个炮兵团,一个步兵团调给郭宝恒,归志愿军指挥。

  一下子增加了三个团,又是坦克团,又是炮兵团的,郭宝恒大喜过望。

  能提供重火力,这可是一支生力军啊。

  告别了司令官,郭宝恒就去接收队伍。

  到了坦克团一看,只有9辆坦克。

  “不是一个团么,怎么就这点儿坦克?”

  

  请收藏:https://m.bmrd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