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九章 借题发挥_盛唐剑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将危害降至最低。面对陇山、乌鞘岭,他又化腐朽为神奇,让陇右经济飞速发展……陇右有今日之势,裴国公的功劳……”

  “谁能置疑?谁敢置疑?”

  “而今陇右稳定,河西事起,又是裴国公。他放弃自己九年心血,愿意去河西,从头开始。为得是什么,还不是我大唐天下。”

  “如此贤臣能臣,为何当不得两镇节度使?”

  “张爱卿、孙爱卿、王爱卿,皆是我朝重臣,是我朝的支柱。但你们扪心自问,他们三个,真的比裴国公更适合担任陇右节度使一职位?”

  面对李隆基,一个有一个的问题,褚哲无言以对。

  他人有的黑,但是裴旻没得黑。

  却如李隆基说的那样,论及先天开元两朝,满朝文武的功绩,不论是裴旻在政变里的功劳,还是军事、民生方面的功绩,都不是寻常人可以相比的。

  原来还有一个姚崇可以一比,但随着姚崇的罢官,裴旻的功劳就无人可比了。

  不只是功劳,而且为人处世的风格,也着实没得黑。

  从开始的自请外放,到现在的调职去河西,都可以看出裴旻不太重视自己手上的权力,是真心实意的想干一些事情。

  面对如此人物,即便是专门挑刺的谏官,褚哲也黑不下口。

  褚哲无言以对。

  立刻有另外一人接话道:“裴国公确实是陇右节度使的最合适人选,只是,让他身兼两任节度使,手握西垂近乎十五万军马,未免权柄过重。”

  李隆基记得他,也是反对武婕妤的一员。

  又有人道:“裴国公尚且年轻,将十五万大军交于他一人,手中权力过大,就恐国公一时把握不住本心,不如适可而止……”

  “裴国公如今年不及三十,未来还有大把年华,封赏过重,日后再立功绩,岂不是赏无可赏?”

  “陛下,功高无赏,最是可怕!”

  文武百官,你一句,我一句的说着。

  李隆基看看这,看看那,都是心底厌恶的对象,都是逼他对付心中挚爱的祸首,心中怒火腾飞。

  左补阙韩休也出班道:“臣也以为陛下对于裴国公实在恩宠过重,不利于天下……”

  李隆基猛地拍案而起,喝道:“何为不利于天下?裴国公为我大唐立下的功绩,你们在做的诸位,有哪一个比得上?朕对于大唐的功臣关怀体贴,何错之有?”

  “你等一个个都是饱学之士,且不闻文王与姜尚?文王不嫌姜尚年迈,拜为太公,命武王姬发以父亲之礼对待,方才有了八百年周朝天下。”

  “还有,汉昭烈帝为得诸葛亮,三顾草庐,天下闻名,得之如鱼得水,以托孤之重。换来武侯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静远有西汉霍骠骑之能,对朕对我大唐又是忠心耿耿,朕以国士待之,换他国士相报,正可谓君臣相宜!”

  “岂容你等鼓噪?”

  见李隆基动了真怒,文武百官都忍不住为之一颤。

  兼之李隆基用了他们惯用的伎俩,以史为鉴。

  用了周文王与姜太公,刘备与诸葛亮这对千古君臣为例。

  谁敢乱说就是调拨君臣之间的关系。

  这个罪名可大可小!

  李隆基拍着案几将一个个出班的文武寻常的灰头土脸的,就差没有指名道姓的痛骂一顿。

  最后总算消了点点火气,留下一句:“朕意已决!”

  离开了朝堂!

  请收藏:https://m.bmrd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