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803章 指点(下)_贞观大名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充足的粮草准备?”李治懵懂的眨眨眼,表示不太理解,“子诚,为何是粮草供给?虽然我也知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可是高句丽似乎战斗力并没有多么厉害,和粮草又有什么关系?只待我大军开拨,必然能攻下高句丽的都城!”李治对唐军的战斗力很有信心,诉说起来满眼都是小星星。

  陈飞苦笑,历史上高句丽还真的是灭亡在李治的手里,不过在这之前,李世民也两次征讨高句丽,可惜都以失败告终。

  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恶劣的天气加上对方拥有充足的粮草储备,坚固的城池,凭此与唐军打了长久的攻坚战,最后唐军忍受不了恶劣的气候,先后两次无奈退兵。

  高句丽不像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没有城墙作为掩护,通常是随着羊马的迁移而迁移,走到哪儿打到哪儿,打不过就跑,没有东西吃了只能杀羊宰马,所以草原上的民族一旦对外作战,要么顺风局一路通杀,要么就是逆风局一退到底,很少有打的胶着难舍难分的。

  而西域的国家天然的地理环境不允许他们储备大量的粮食和水源作战,所以在持久力上面也稍逊一筹。

  但是高句丽不一样,他们和大唐一样是农耕国家,拥有大片的良田,拥有坚固的城池。

  一旦战争爆,他们拥有充足的后勤补给,况且高句丽的气候条件恶劣,十月到来年的三月都是天寒地冻的天气,七八九月份又多雨,道路多泥泞,于战事不利,真正能挥唐军战力的只有四五六三个月,短短三个月,想要攻下粮草充足的,防御坚固的国家,无疑是很有难度的。

  而且唐军还是从全国各地凑过来的,要行军几个月,时间和粮草消耗上都很厉害,战事如果一旦拖延,必然会将陷入不利的局势,只能无奈撤兵。

  如果硬要打下去,很有可能重蹈前朝的覆辙。

  所以高句丽能抵抗唐军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士兵有多么的厉害,完全是因为他们因靠粮草,城墙撑住了唐军的一波波进攻,等到唐军后继无力退兵了,自然也宣告了他们的胜利。

  所以要想顺利攻下高句丽,就必须要想办法应对这种情况。

  陈飞向李治细细说道了其中的原因,李治没怎么接触过战事,似懂非懂的点头听着,到最后,他向陈飞提了一个问题,“子诚,既然你说攻打高句丽这么困难,那如果我们用你制造出来的武器呢?霹雳火和大炮可以攻下对方的城池嘛?”

  “这。。。”陈飞挠了挠头,历史上唐朝没有出现霹雳火,大炮这类先进的攻城武器,所以这些武器投入战斗后所产生的效果肯定是无法预料的,不过有一点可以明确的是,唐军一旦动用了这类武器,对付高句丽这样的小国来说几乎是没有压力,别说是高句丽,要是条

  请收藏:https://m.bmrd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