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辩驳_假千金的红包群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银子不等,每丁向朝廷缴纳一钱银子到九钱银子不等。”

  “诸位试看,原本的徭役都以缴纳银两取代,再有朝廷雇人履行徭役,如此化繁为简,诸位可根据自身所在家乡的情况试想,以邯郸县的征收标准,这会加重百姓的负担吗?在我看来,这不会,这只会帮助百姓减轻负担。”赋役合一是大势所趋,化繁为简更是大势所趋,赋役合一绝对是进步的创举,只是在于执政者能不能用好官员,只要各地的官员不以其他各种名义多向百姓加税赋,赋役合一绝对是在帮助百姓减轻身上的负担。

  齐国公府等权贵不同意,甚至一些官员都极为反对的原因,是因为这项政策触动了他们的利益。赋役合一的实行,使原来的“民收民解”改为“官收官解”,朝廷直接收税,致使底层官员无法贪腐,这些人自然不愿意。

  也正是因为如此,前世的历史中有很多官员甚至开始出现鞭外鞭,条外条,给百姓有加赋税,使得百姓的负担加重。

  所以,方法是好方法,只是实行的人是混账,这才加重了百姓的负担。针对这一点,薛夷光觉得“养廉银”是个好办法,养廉银就是高薪养廉,这在她前世的时候很多国家都开始实施,在大魏当然还需要一点一点来,其实大魏官员的俸禄不算低的了,只不过在薛夷光看来还是要再高,廉洁是毕竟是要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的,她当然相信有高尚廉洁的人,但是大多数的官员还是需要物质生活保障的,这是人之常情。

  薛夷光举出的例子,让在场的学子们开始换算成自己家乡的情况,发现确实如此,如果按照薛夷光给出的数字折算他们家乡的情况,这种变法确实是对百姓有益的。

  听到那些学子的讨论,其实薛夷光不得不说,还没有中举的学子们比朝堂上的那些官员单纯太多,最起码很多人是真的怀揣治国报国的理想的,而不像是一些为官多年的官员想到的从没有国家,只有自己的利益。

  裴邵看着越来越多的中立举子倒向薛夷光那边,心中自然气愤,他觉得薛夷光是他的克星,凡是有薛夷光在的地方他总是那么倒霉。今日裴邵来参加诗会,为的便是拉拢这些中立的举子,在会试上答卷上让这些人反对变法,从而让景祐帝看到,决心废除变法。

  但是情况事与愿违,薛夷光的出现搞砸了这一切,这让根本就没法和二皇子还有自己父亲交差,裴邵如何能不气?

  不过对于薛夷光来说,脸上却露出了笑容,其实太子的变法中没有漏洞吗?当然是有的,即便是圣人也有过错,更何况是太子?再说太子的年岁并不大,会出错这很正常。但是他们要的讨论是积极的,而不是像裴邵这种恶意的抹黑。对变法有顾虑,有疑问,甚至

  请收藏:https://m.bmrd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