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1章 更正确的选择(十二)_1852铁血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的生产能力,合成氨的价格能到天上去。种的地增加的产量还不如这化肥钱多。现在大量建厂,以后大规模升级成本太高。想普及,就先把技术水平提高到成本能被农民接受才行。我也不知道会不会在升级过程中出现大规模淘汰的情况。如果真的遇到这样的局面,淘汰五十几个厂的成本,总比淘汰五百个厂小得多。”

  农业社会小农经济的特色就是自给自足,所以对于生产资料的应用有一种“千秋万代”的倾向。一个农具恨不得爷爷用完儿子用,儿子用完孙子用。所谓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但是在工业时代,生产资料落后了就要被淘汰。维持旧有的生产资料表面上能够节省成本,但是与耽误的生产增量一比,这种“节省”比浪费更可怕。

  同样是三千人的厂,一年生产三千吨,人均年产量一吨。花费三倍成本改造之后,年产量三万吨。人均年产量就变成了了十吨。这可比增加三个老式厂的成本要低的多。就算是产品价格降低一半,利润照样飞速增加。

  “我说的采购法,指的是以后对合成氨以及后续产品,会采取采购的办法。招标书上会有采购的要求,各省根据自己的情况参加招标。能符合条件的,我们就用。不能符合条件的,那就好好找问题,寻求帮助。解决你们为什么比不上别人的局面。”韦泽板着脸讲着这件事。

  吕定春眼珠转了转,他大声问了一个问题,“修厂的钱谁来出?”

  这个问题问的真好,瞬间,所有目光都落在韦泽身上。“修厂的钱由中央来出。”

  没等第二个问题出现,韦泽继续说道:“厂修在哪里,就归哪里管。修在省里,省里管。部委修的厂,部委来管。”

  不少委员听了这个之后都舒了口气,上百人同时发出这种声音,仿佛在会议室里面刮过了一阵风。

  没等省里面的委员露出欣喜的表情,韦泽冷冰冰的补充道:“我还有话要说,这种建设和技术支持,以及未来的技术改进对谁都一样。如果出现经营不善,产品质量有问题。追究起来的时候,那就不要再给我找任何理由。咱们搞三定这么多年,定分工,定岗位,定责任。万一出了问题,就按照这个来抓。抓住谁,就按照规定处罚谁。这就没什么情面可讲。”

  即便是面对这样的说法,省里面也觉得很开心。这么久以来,都是部委不要的产业才丢给省里,合成氨是省里第一次拿到了和部委一样的新东西。而且从规模上讲,部委只有三个厂,省里面至少都有一个厂。以前天差地别的对比也变得对省里更有利。

  对此高兴的人自然是有,不过心里面依旧不满的人也有。阮希浩没想到韦泽居然抛出这么大的一个题目,而且在合成氨方面一开始就

  请收藏:https://m.bmrd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