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1章 经济边疆(六)_1852铁血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私心与派系利益起了绝对主导的因素。

  怪不得以前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韦泽心里面反思着。光复军的崛起是因为有在这个时代空前先进,同样可以充分借鉴的总参谋部制度作为基础。而且为了活命,光复军的总参谋部制度本身也必须好好营运才能生存。但是军政府有再多的问题,毕竟是一个能够自我营运的政治体制。那么对于并不急需的文官政府,大家的这个态度自然是倾向于私人理念了。

  身为一把手,他或许不能决定最终得出什么结论。不过一把手的真正特权在于,一把手可以确定讨论什么。韦泽等大伙把自己看重的人选提出来之后,他开口说道:“咱们的组织方式就是三定。那么我们就从这个三定入手。定职责吧。”

  因为没经验,韦泽随口说了“今天把总理讨论完毕”,可一个大国总理可不是这么简单就能决定的。讨论从三定入手,定职责这件事一家伙就讨论了三天。三天的讨论让中央委员们感到精疲力竭,可最终职责还是没讨论出来。

  总理这位二当家位高权重,宰相么,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农业部、工业部、商业部、外交部、交通部,教育部,这些光复军已经建成的部门统统都在总理麾下。这些还都好说。

  可人事部、公检法,这些权力基石是不是该由总理管理,可就是个大问题了。如果这几个部门不归总理管,那该由谁管。权力分配是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上?这些普通百姓中崛起的豪杰们从来没考虑过。大家觉得越讨论越迷糊。

  如果是传统王朝,这就简单了。大家为了功名利禄而来,韦泽当了皇帝,做了天下,大家一个个身居高位,享受荣华富贵。所以按照权力分封体制,把大小权力一瓜分,这就了事。

  没有总参谋部制度的建立,没有后来的党委制度的建立,大家的确可以这么干。而且也不会有人提出什么异议。

  但是现在这些豪杰们都是在总参谋部制度下成长起来的,大家都知道权力与职责的关系,知道权限和义务的分野。要把这个国家营运起来,高高在上定然是不行的。这帮兄弟们哪个不是从基层干起,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地位上的?

  “都督,皇帝同志,我有话想说。”胡成和身为总理大热门人选,经历了三天的讨论,他和其他同志一样精疲力竭。虽然声音足够大,可胡成和的疲惫感怎么都隐藏不住。

  “说!”韦泽同意胡成和起来发言。

  “都督,我们跟着你打天下,想建功立业,封妻荫子。大家当了开国功臣,王爷,爵爷,宰相,大臣每个人占个位置。然后就安享太平了。我以前是这么想的。不过现在我不这么觉得了。我听说过一句话,打天下容易坐天下难。以前听的时候觉得这就是瞎扯

  请收藏:https://m.bmrd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