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9章 永兴(十九)_1852铁血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指挥有问题。

  如果前去护送商队的不是一个排,而是一个营,甚至只是一个连,这场战斗都会完全不同。650人的一个营,哪怕是湘军与团练实施了偷袭,一个营面对两千湘军与团练组成的乌合之众,也能轻松的以一打三,歼灭敌人。即便是160多人的连,面对十倍敌人也能找个地方固守到援兵抵达。可只有40多人的一个排,遭到五十倍敌人的围攻,战败并不稀奇。

  光复军时候打扫战场统计伤亡,即便湘军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占据了兵力的绝对优势,为了歼灭这40人的光复军,也付出了伤亡两百人的代价。这场战斗恰恰证明了湘军与光复军之间天差地别的战斗力。

  除了军事主管的责任之外,党委会议上允许士兵委员会代表们参与也被认为有重大问题。经济战是中央的命令,中央不叫停,部队就不能说自己不干了。但是党委是权力机构,士兵委员会是辅助的监察机构,监察机构居然能对权力机构有发言权,这个关系被认为不合适。所以军部通过了以后党会不允许士兵委员会人员参与的决定。

  这是制度上的问题,所以没什么对错,只有事实证明合适不合适的问题。沈心做了自我批评,认为应该更明晰这部分职责的问题。接下来讨论的则是对烈士们的安置。

  尽管团里面从来不说英勇牺牲的郑玉凤同志与阮希浩军长的私人关系,但是团里面的高层都知道郑玉凤同志的家庭情况。所以周金国很担心怎么给第二军军长阮希浩交代。政委沈心处理的方法非常独特。最先的报告中,因为心里有芥蒂,周金国的报告中专门用一段话介绍了郑玉凤是阮志浩旅长的妻子,是阮希浩军长的弟妹。

  沈心大笔一挥,就变成了“郑玉凤同志在1852年加入革命队伍,是光荣的光复党党员,是光复军中优秀的革命女战士……”

  周金国原以为这是为了避免麻烦,可继续看下去之后竟然看出了门道,沈心并不是害怕郑玉凤的夫家会找茬生事,而是要塑造出一个英雄的女性战士。在行文处理上,郑玉凤杀身成仁与她是阮家的媳妇毫无关系,沈心强调的是郑玉凤本人在长期革命生涯中磨练出来的英雄气概。

  这样的修改若是不细想,倒也没什么。可仔细想了之后,就能明白其中的深意了。身为政委,周金国接受过政治培训,也有政治觉悟。光复军的政治主张中,有着人人平等,通过革命得到个人解放的理念。这样的理念与这时代的传统是格格不入的。传统里头,女性嫁人之后就成了男方的人,提起已婚女性来,先要提的就是女性的丈夫,女性的夫家。

  沈心对英雄郑玉凤的宣传立场则是基于郑玉凤本人是光复党党员,光复军军人。按照这个

  请收藏:https://m.bmrd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