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86章 借鉴_大唐孽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孙冲的话,也颇有感触。

  有些时候,大道理这个东西谁都会讲,但是要真正的听进去,还是很难的。

  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之后,才会对这种大道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就比如,刚进入职场的时候,家人或者前辈会跟你说在公司要机灵点,给领导倒倒水、擦擦桌子、出门拎包之类的,不要觉得不好意思。

  但是,没有几个大学生刚毕业的时候拉的下脸来做这种“拍马屁”的动作吧?

  只有经过几年的毒打之后,才明白,该拍马屁的时候,还是要好好拍的。

  一直埋头苦干,虽然也有可能成功,但是更大的可能性是一直成为默默无闻的普通员工。

  很显然,郑海跟长孙冲深度参与到了渭水书院的建设和发展过程,对于其中的各种利弊关系看得很清楚,如今才能有此感触。

  “那个观狮山书院今年成立了研究生院,我们回去也筹划一下,今年也成立研究生院。渭水书院现在也别讲究什么创新了,先好好的跟着观狮山书院的步伐,把其他书院给甩到后面去;等到我们的实力跟观狮山书院已经很接近的时候,再谈什么创新的事情。”

  长孙冲曾经在《大唐日报》看到过不少关于“创新”的文章,之前他还是很认可创新的重要性的。

  正因为如此,渭水书院一直没有全面模仿观狮山书院。

  现在看来,创新虽然很重要,但是模仿其实也不丢人啊。

  后世的工业强国德国,当年也是从模仿英国开始的。

  据说当初的德国,工业水平不行,只能生产伪劣产品,所以英国就强制性要求所有德国生产的产品,都要标明“德国制造”的字样。

  同样是“德国制造”四个字,放在李宽刚穿越的那会,是属于高大尚的代表。

  但是在当年,却是质量低劣的代名词。

  不过,德国人也算是知耻而后勇,不断努力之后,生生的把英国这个师父给甩到了后面去。

  当然,长孙冲是不知道有德国这个故事的。

  他只是从这几年观狮山书院和渭水书院的发展差距中想到的应对之策。

  要知道,虽然渭水书院也发展很快,但是跟观狮山书院的差距,似乎却是越来越大。

  特别是在格物和算学、医学方面,大唐所有的书院加起来,都比不过观狮山书院的一个指头啊。

  “我同意!虽然不知道研究生院到底效果如何,但是学员们在书院里学习了三年之后,继续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怎么看都不会是坏事的样子。”

  长孙冲的这个提议,虽然让人有点难为情。

  不过郑海也不是那种只知道“之乎者也”的酸儒,对于“模仿”这种东西,并不会觉得有什么不能接受的。

  事实上,渭水书院这样全面模仿观狮山书院,李宽其实也是乐意看到的。

  要在大唐提高教育的普及程度,单靠自己肯定是不行的。

  如果各个书院都完全模仿观狮山书院来办学,反倒是帮了李宽的大忙。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其实是一种双赢的局面。

  反正,读书人的“”,也不能算是抄袭吧?

  请收藏:https://m.bmrd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