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64章 春日斗诗_食在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诗了,就是那手字也只堪堪能看而已。当然这也是从她的角度来说,放在这满园“才子”、“才女”眼里,只怕跟狗刨差不多。

  不,不是狗刨,怎么着也得是鸟刨,红影那种级别的。

  深知自己在这方面没什么才华,文舒索性放弃了,好在她瞧了瞧四周,也不是只有她一个人这样,还有几位小娘子也是干坐着,连磨墨的意思都没有。

  不过,瞧着瞧着,她突然觉得其中一个小娘子有些面熟,但究竟在哪见过,一时又想不起来。

  在哪见过呢?

  正思索着呢,忽然对面传来一阵喝彩。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好诗,好诗,王兄真是急才。”

  说话的是一个穿着白色襕衫的小郎君,好像是姓沈,此时他正低头看旁边桌子上的诗词,脸上的表情比当事人还激动。

  而写出这首诗的当事人,正是入园时第一个做自我介绍的王振,王崇义。能是因为他第一个作自我介绍罢,所以文舒印象要深一些

  像其它中段介绍的人,比如那位沈郎君,她也就只记得他姓沈,至于名字

  “公主,公主。”

  这时,对面的月亮门突然奔出来一女使,女使面色焦急,一边呼喊,一边提着裙子往这边跑。

  “何事慌张?”长公主面色微沉。

  女使看看四周并未立刻作答,只是又加快了步子,片刻后,附身在长公主耳边低语了一番。

  “什么!”听完她的话,长公主面露惊色。

  下一刻,连交待一句都不曾,便与待女匆匆离去,留下众人一头雾水。

  “发生什么事了?长公主怎么走的这般急。”

  “是啊,长公主向来沉稳,能让她如此着急的,想必不是小事。”

  “那我们?”

  “安生坐着吧,长公主既没提点我们,想必与咱们无关。”

  说话之人与济国公夫人,是在场除却魏国长公主身份最高的人,这种情况下,她说的话还是挺能安定人心的。

  燥动不安的气氛因为济国公夫人的一句话渐渐变得平稳,然而那头随女使匆匆奔过月亮门的魏国长公主却没那么平静了。

  看着前方亭中立着的人,魏国长公主真是又无奈又惶恐,她顿了一下,方抬步上前,“见过官家,官家怎么来了?”

  轻摇折扇,赵端看着周遭轻笑道:“听闻五姐今日在西园办诗会,恰巧有些头疼,便出来走走,听说此次诗会五姐广邀宾朋,其中不乏英才俊杰,走,领朕瞧瞧去。”

  “不可!此次人员混杂,好些人都不知底细,官家此时冒然前往,万一有个闪失,我如何对得起天下万民,还请官家以社稷以重,早些回宫吧。”

  赵端有些不高兴,“六姐多虑了,来参加诗会的除了进京赶考的举子就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士,能有什么异心?再说就算有异心,我左有秦卿,右有陆卿,身后还有一众护卫,能出什么事,六姐就当可怜可怜我这个烦心人,让我放松放松吧。”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长公主还能说什么。

  她与赵端一母同胞,最是知他的性子,别看表面上温和好说话,实则很是执拗。眼下虽在说着软和话,实则心里已经打定了主意,她若执意拦着,待会还不定生出什么事来。

  “成吧,不过官家安危重要,六哥再稍待一会,容我去前头再调些护卫过来,再一同进去。”

  “不用,我就是想来赏赏景,放松放松的。五姐整那大排场岂非昭告天下,就这样简简单单的过去,挺好。最好六姐再去跟那些诰命夫人们打个招呼,让她们待会就当不认识朕,切莫大声张扬。”

  “这”犹豫了一瞬,最终魏国长公主还是答应了。并且提前派女使过去支会各家夫人。

  她想既非去不可,那自是不要声张为好,不声张,在场除了那些命妇,其它人也不太认得官家,这样危险也能小很多。

  请收藏:https://m.bmrd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