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六十七章 画像(1)_崔大人驾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叔君了。”

  魏潜未答话,手指轻轻敲着桌面,盯着诗集沉思。

  崔凝再一想,四个人中就只有李宁留出身不大好,除了裴叔君之外,另外两个都是出自书香门第,根本不存在门第上的天差地别。

  讲起来,戚家也并不是多么高贵,如果说低很多很多,那就有可能是个穷小子恋上富家女的故事。

  崔凝不去打扰魏潜,一个人捧着诗集胡思乱想,她觉得门第并不是唯一的原因,或许两家原先有仇才使得这个男人刻意回避,戚氏才这么愁?

  她支着脑袋想象整个故事的始末,收回神思的时候,看见魏潜眉头都皱成了一团。

  “五哥?”崔凝轻声唤道。

  “嗯。”他心不在焉的答了一声。

  就魏潜现在所查到的一切线索来看,四个人都可以排除嫌疑了。

  不管门第等等其他条件,首先,这四个人全部都是在永昌五、六年、也就是戚氏十六七岁的时候认识她,距离从诗集上猜测的时间整整差距了两三年。

  戚氏被很多人所熟知并且追求的年纪就是十六七岁。

  永昌四年的时候,戚氏身段还比较一般,面容又长得不是那么出色,在这之前,她有才华,但也不是多么出众,在遇上那个男人之后,她在诗词上的造诣突然就提高了很多,这种提高,不仅仅是情感方便的真实。

  是否可以说明,这个男人不仅带给了她感情,还是一个颇有才华的人,可以指点戚氏诗文?

  假设他与戚氏门第差距很大,那么相识的可能性就降低了,换而言之,能够让他们认识的范围就缩小了很多。可能是偶遇,那么第一次见面的时候,男子必然表现出了惊艳戚氏的才华,或者还可以想象,他长得很不错。再者,他能够与戚氏认识四年,相恋两三年,说明他在这期间应该是居于长安,而且是长安人的可能性很大,若不然他就是借住在朋友、亲戚家中。

  既然身份和戚氏都是天差地别,那要么就是很穷,要么就是普通人家。在长安不论是租住客栈、还是吃饭都是一笔不小的花销,何况他一住就是四年?

  如果他就是凶手,说明他现在还在长安,是一直都在,还是又回来了?

  再假设他并不是第一次见面就吸引戚氏,那以两人的身份差距,如何能够日久生情?男子如此有才华,会否是戚氏的老师?

  他的年纪一定不会很小,因为一个可以令女人倾倒的男人,最起码外表上男性特征开始显现,而大多数情况下,十四五岁的少女也多是喜欢稍同龄或稍大一些的男子,所以他不可能是十二三岁,至少应该是十四岁以上。

  如果他是戚氏的老师,那么年纪就会更大一点,要与戚氏有一定差距,却不会差距太离谱,大约应该在三十五岁以下,更可能是在三十岁以下,因为一般男人三十岁就开始蓄须,一个正常的豆蔻年华的少女,喜欢长着胡须像老学究的男人的可能性不是特别大。

  所以他最有可能是十七八岁到二十七八岁之间。

  这些建立在细微线索上的假设,渐渐在魏潜的脑海中勾勒出一个男人形象:永昌四年时,此男子十七岁到二十七八岁之间,居于长安,出身不高,甚至很穷,相貌好看,很有才华,擅长诗词,可能参加过科举,但还没有为官,也并无太大成就。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bmrd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