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六十八章行卷之风_变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名声,甚至向当权的大臣推荐,大魏时期不少人因此及第。

  郑代魏之后,科举实行糊名、誊录之制,大大减轻了行卷的作用,可是行卷之风依然盛行,因为文名显著的士子多少会让主考官注意到,特别是会试之后还有殿试,决定名次的重要因素往往士林中的声名。

  江安义当年入京应试,携范子炎所著的《云水潭话》之声名,再加上望远楼得申国公赞赏,最后得中状元得益于安寿公主那句“父皇您是英明神武千古名君,怎么能没有连中三元的状元呢”,而究其根本还是江安义在望远楼上那首诗打动了安寿公主。

  要想行卷当然要事先打听清楚京中显要及愿意提携后辈的士林名士,马远翔用一两银子从小二处买到“行卷录”,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名字。小二做惯了这生意,笑嘻嘻地道:“几位公子爷,这是今年刚更的新版,一分价钱一分货,将来几位公子高中之后莫忘了打赏小的几文。”

  乔天桐灵机一动,问道:“小二哥,你那里可有可能是今年主考官的名录?”

  会试主考官的任命在四月初一的大朝上由天子拟定,正考官一人,由从三品以上文官或集贤殿、崇文馆大学士担任,副主考一人多由正四品官员担任,当然也有例外,江安义那科的副主考是从五品的刑部郎中段次宗,而同考官二十名,多由国子监、六部九卿五品以上官员组成。京中消息灵通人士颇多,能从日常的蛛丝马迹中分析出些有用的东西,对天子心目中的主考官做出猜测,比如说有传说说天子女婿韦祐成今科极可能成为同考官。

  事先猜测考官为朝庭法纪不许,店小二面带难色,马远翔一看店小二的情形,知道有戏,当即掏出两银子塞进他手中,笑道:“我等是化州试子,知道此事的轻重,小二哥告诉我实情定不会四处传扬,还请小二哥放心。”

  店小二见银子到手,哪会真有什么顾忌,京城四百余家客栈的小二恐怕都在兜售信息,错过了机会便又要等上三年。银子揣入怀,“考官录”便拿了出来,马远翔忙展开细看,陈翰海和乔天桐一左一右挤过来观看。店小二暗中撇嘴,他怀里还名士猜题未卖出,看这三个的样早已忘记了自己的存在,还是等下次有机会再说吧。

  考官录上有七十多个名字,正考官最热闹的人选是中书郎马遂真;然后是光禄寺卿宋思礼,此公当选的理由是即将致仕,传闻其想收一届门生再退;还有秘书右监齐国威、政事堂右丞黄继业、集贤殿大学士何英杰、崇文馆大学士杜雪齐。副主考有十来位,都是些些朝庭正当红的大臣,至于同考官的人选有五十多人。马远翔苦笑,这份名单本着多多益善的原则,把有可能入选的人都拉了进来,参考

  请收藏:https://m.bmrd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