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两百七十八章宇宙(二)_这个吞金兽不好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念头组成,按照佛经的记载,一弹指含二十瞬,一瞬含二十念,一念含九十刹那,一刹那含九百生灭。

  实际上这还是方便说,真实情况是每一刹那间就有亿万次的生灭。

  为了帮助理解,可以把分别心划分为三个层次:最粗的级别为分别觉,其次为分别念,最细微的称为分别识,也就是佛法中的生灭。把这三个层次分别对应于时钟的时针、分针和秒针。

  假如我们的分别心处在时针的层次,我们只能感觉到时针的运动,如果分别心处在分针的层次,那我们可以感觉到时针和分针的运动但感觉不到秒针的运动。

  如果分别心处在秒针的层次,那么时针、分针和秒针的运动我们都能感觉到。

  相应的,佛法说,我们普通人都处在分别觉的层次上,也就是时针的层次,更细微的分别念和分别识我们感觉不到。

  那么普通人要怎样才能感知到最细微的生灭呢?

  佛经里说,要修炼到八地菩萨以上才可以。

  分别识以极快的速度生灭。

  再来看光量子,光是一份一份发出的,两份光子之间有一个间隔,这难道不是一种生灭吗?

  一份光子是生,间隔表示灭,没错!这终于找到了佛学与科学的共同之处!

  所谓光传播的速度,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分别识生灭的速度!

  正是这样,由于我们每个人分别识生灭的速度都一样,所以光速相对我们每个观测者来说都是恒定不变的!

  相对论的前提在佛学理论中得到证明!

  同时,我们还知道了,普朗克时间,就是一个分别识从生到灭的最短时间,而普朗克空间,就是在这一个短暂的生灭中意识所产生的虚幻的最小空间单位。

  这同时也解释了,为什么小于普朗克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对于科学家来说是个禁区,从佛学理论则很容易解释:虚拟的四维时空幻象本身就是建筑在一个个连续不断生灭的分别识之上,想要用虚拟时空中的要素去探索建筑该时空的基元之间的缝隙,这是本末倒置的行为,用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就是,想用一把钢尺去测量钢尺上两个铁原子间的距离,当然是不可能的。

  那么还有没有办法探测到小于普朗克空间的方法呢?

  当然有,但不能再用任何依托于四维虚拟时空的元素。

  光速恒定的结论虽然在佛学思想中得到证明,但是从佛学的观点看,所谓光的速度其实是一种假象,并没有一种叫做光的物质,单个的光子也许仅代表一次分别念的生灭。

  所以,并没有光,没有光的速度,有的仅是因分别识产生的光的幻觉,光的速度自然也就无从说起。

  当然爱因斯坦本人是否对佛学有过研究,但其本人对佛学有着相当高的评价,在1954年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的《AlbertEinstein:TheHumanSide》中,记录了这样一段爱因斯坦的话:

  “未来的宗教将是一种宇宙宗教。它将是一种超越人格化神,远离一切教条和神学的宗教。这种宗教,包容自然和精神两个方面,作为一个有意义的统一体,必定是建立在由对事物的——无论是精神,还是自然的——实践与体验而产生的宗教观念之上的。佛教符合这种特征。”

  请收藏:https://m.bmrd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