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三章 火锅开业 客似云来_新明之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二丈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是啥子骚操作?莫名其妙的很。

  于是火锅店需要辣椒,地主们就种辣椒,别的粮店想收粮食,需要等郭家粮店换完种子才行。

  郭京章自己种的辣椒也就供应东来顺,郭一凡拿出了储物戒中一小半辣椒做种。其实郭公子也不知道自己能来大明朝,不然他就直接购买辣椒种子了,哪里还用这么麻烦。

  好在种子能换粮食,辣椒继续做菜。

  成都的火锅一下子就出了名了,虽然不能说直接和东来顺比,但辣味十足,十分过瘾,特别在这很冷的冬季,吃一顿火锅那感觉不要太好。

  很多外地的商人也闻着味过来,因为他们的流动性使得重庆的火锅也辣了起来,遍及四周也就个把月时间。

  可见川人对辣的需求有多么强烈,毕竟去湿御寒的效果十分明显。

  郭家一下子就更出名了,族亲们也很受惠,有出钱的,有出力的,都从郭京章这得到了实惠,家族股份制企业就这么诞生了。

  因为人之常情,能帮一点是一点,亲人们总是优先考虑的,而且股份制,也不怕你偷懒,都是自己的利益,谁都希望自己好。

  只不过族亲们也颇有怨言,特别是同行免费不限号,让本来能垄断的机会就这么错过了。

  如果偷偷的来,那辣椒还是盆景,只是东来顺的辣更正宗,调料配方更先进而已。

  这不影响郭老爷的心情,给你们够多了,不要就换人,还敢得寸进尺不成。

  高价收购棉花是赔本买卖,这个到没族亲参股,但受雇的却不少。

  收购羊毛也开始了,从郭夫人寿辰那天后,夫妻俩穿了一次情侣毛衣,热出了一身汗,洗着鸳鸯浴的郭京章夫妇,立马拍板决定做毛线球生意。

  郭夫人还很主动的让家里所有丫鬟一起学织毛衣。

  教师两位,郭瑾郭琪,她们俩的老师却不是郭一凡,而是电脑里的视频。

  毛线球郭一凡到很多,日本女人贤惠,织毛衣还亲力亲为,在中国已经不流行了,现在都买的成品,没多少人肯花时间自己去织,除非闲的蛋疼,给情郎织个围巾。

  哦,蛋疼好像不对,改成闲的没事干吧!

  收购羊毛并不容易,大明跟蒙古鞑子打了很多年,贸易也是关关停停,好在走私没停过,羊毛还是能收到的,只是价格不菲。

  好在棉花在明初就传开了,多亏明太祖的强制推行,种植的还蛮多,让棉袄棉裤流行起来。

  这只是一部分人能熬过冬天,大部分普通百姓还是不行,厚的衣服买不起,很多人冬天还是单衣,甚至都有一家人就一条裤子的情况,所以冬天对于他们而言,就是躲在床上捂着单薄的被子瑟瑟发抖,就这还有人冻死在街头呢。

  为什么他们不生火取暖?别说昂贵的木炭,就是柴也不便宜,普通百姓烧的最多的是草是禾,这个不经烧,也就只能做顿饭。

  郭一凡知道广元县煤炭不少,也让老郭找人接触,想大量收购煤炭。

  这个时代也烧煤,其实煤炭很早就有,只是用于炼铁烧瓷。

  这个时代还没有好的技术手段去除烧煤产生的烟,烟太大还有毒,根本不能用于家里取暖。

  不信你烧烧看,浓烟四起,即便你不怕被呛死,邻居们一看,好家伙,走水了,端着脸盆木桶就过来浇水。

  不用多久就成冰,还取暖,冻不死你。

  郭少爷是想做蜂窝煤,不仅取暖还能烧饭,让有钱人都参与进来,有利可图才能推广的快。

  但矿产资源都是政府垄断的,审批麻烦。附近小矿虽不少,却都是小打小闹,上不了量。

  可用蜂窝煤代替柴禾木炭又势在必行,这些天郭一凡一直在考虑这件事。

  请收藏:https://m.bmrd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