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008章末日之君也_澳洲风云1876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马恩河会战中的严重挫败,预示着速战速决的“施利芬计划”破产,在战略上,德军不可避免的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窘境。

  与此同时

  为了缓解西线危急的战况,英法极力催促沙俄帝国尽快发兵,在东线发起大规模攻势,以缓解英法两国联军的压力。

  在这一点上,沙皇尼古拉二世还是很守信用的,拿了钱真办事儿。

  在东线战场

  俄国第一和第二集团军45万军队在完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仓促于8月16日率先进攻东普鲁士,此时防守一方的德军只有21万人,双方兵力2:1,俄军占据绝对的优势。

  即便如此,也没有谁押注俄军能够战胜精锐的德军。

  结果不出所料

  坦能堡战役爆发,俄第二集团军在德军的包围下被歼灭,德军以伤亡万余人的代价,消灭万俄军,俘虏万人,俄第二集团军司令萨姆索洛夫战败自杀。

  德国兴登堡将军和鲁登道夫将军指挥部队获得了这一辉煌大胜,一战封神,极大的提振了德军东、西线的士气,受到德皇威廉二世的高度表彰。

  9月,俄西北方面军对德第8集团军实施进攻,反被击败,再次伤亡惨重,不得不灰溜溜的撤了下来,从此再没有踏入东普鲁士一步。

  俄军的进攻虽遭受失败,但也分散了德国的兵力,影响到了西线的战事,算是以惨重的伤亡达到了预期目的。

  与此同时

  俄军将奥匈军队驱逐出莱姆堡,迫使其撤至喀尔巴阡山脉,总算击败了德国的小老弟奥匈帝国,挽回了一点颜面。

  10月29日,欧洲形势再次发生变化

  奥斯曼帝国宣布加入同盟国阵营,对英法俄等国开战,此后与英国在中近东地区进行一定规模的战争,英国则鼓动麦加谢里夫侯赛因·伊本·阿里发起阿拉伯大起义,骚扰奥匈帝国后方。

  战争从东欧和西欧蔓延到巴尔干乃至近东,更多的国家和更广阔的地域卷入战火中,所以现在的欧洲战争,已经有人称之为“世界大战”。

  11月初,奥匈帝国入侵塞尔维亚,双方爆发激战,奥匈帝国的入侵大军年年受挫,表现不尽如人意。

  至年底前,俄国遭遇1胜1败,但这并没有动摇俄国巨大的兵力优势,“欧洲蒸汽压路机”名副其实。

  欧战爆发后,从7月30日中午,沙皇签署了总动员令开始动员了大批军队计算;

  在俄国西部地区有30个军,总计有96个步兵师和37个骑兵师,总数大约270万人,将会陆续投入东线战场。

  另外,再加上90万特种后备军和要塞部队,兵力总数360万。

  到了动员第13天,原来驻扎在亚洲地区的军队加入序列,因而俄军总数增加到了1830个营、1250个骑兵中队和6720门大炮,总计大约500万人,这個数字中约有2/3为战斗人员。

  德军前任总参谋长施里芬将军预计俄军动员需要六个星期,而实际上他们只花了六天就完成了。

  如今,东部前线数百万沙俄军队仅仅是开胃菜,沙皇尼古拉二世准备动员1500万军队投入欧洲战争,而他确实有这样的能力。”

  汇报完毕后

  蔡廷干收起文件夹,神情恭敬的侍立在一侧。

  李福寿听了默然无语,片刻之后才说道;“好大喜功,穷兵黩武,此乃末世之君也。”

  说完轻轻一叹,挥手让蔡廷干退下了。

  请收藏:https://m.bmrd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