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007章足以改变战争面貌的大杀器( 为盟主加更第三弹)_澳洲风云1876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出自己的飞机并不难,但是航空技术要更上一层楼可就不容易了。

  如今欧洲的飞机技术水平也就是重机枪互射,然后机舱里装10来个手榴弹,遇到敌人阵地就投下去,还没有发展成专门的轰炸机。

  要想让欧洲陆军那些思想老顽固改弦易辙,认识到发展航空力量的重要性,最起码要让他们碰得头破血流,吃到足够大的苦头才行。

  认真想一下

  李福寿觉得航空轰炸机这种大杀器还是要保密一下好,暂时不宜投入大规模的生产,以免泄密,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这可是能够改变欧洲战场面貌的利器,还是躺在航空基地睡两年才好,可以冻结技术状态,然后深入研究更先进的运输机。

  但在此之前

  可以预先生产大量的航空发动机备用。生产足够的航空薄铝板备用,只要不组装出最后的产品,谁也不知道派什么用场?

  需要的时候,分分钟爆产能啊!

  从战略上讲

  欧洲人一旦腾过手来,毫无疑问会把大洋帝国视作全球竞争者重大对手,现在只是因为德国人挡在前面,一旦后期还会有沙俄挡在前面,为大洋帝国赢得了足够的战略缓冲喘息时间。

  大洋帝国的优秀已经藏不住了,经济总量位居全世界第一,疆域总面积高达1460多万平方公里,军事力量强横,一旦英法等国腾出手来,势必将其视为肉中钉,眼中刺。

  这是出于国家战略竞争的考量,不会有一丝的脉脉温情。

  所以,李福寿希望欧洲战争进程不要偏离原有的轨道太远,打的时间更长。损失更大,国力底蕴消耗的更多,今后能够对付大洋帝国的实力就越弱,这才符合本国的战略利益。

  坦克更早的出现在欧洲战场上,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也更加剧了残酷战争带来的损失,这非常符合李福寿的预期。

  可千万别说他有多坏,这场欧洲战争是欧洲人矛盾的总爆发,持续多年军备竞赛的最终结果,这可不是一场由李福寿主导的战争,没他什么事儿。

  他只不过顺手帮一点小忙罢了,嗯,出口武器顺便大发战争财。

  虽然政府三令五申,但是大洋帝国向德国的物资走私一直禁而不绝,这里面掺杂了很多民族和利益因素是剪不断,理还乱的一团乱麻。

  而米国在欧洲战争中扮演了让英法等国切齿痛恨的只顾利益,不顾协约国重大伤亡的贪婪商人角色,肆无忌惮的大举向德国出口物资,最大程度吸引了英法等国的舆论火力。

  据英国有关方面统计

  大洋帝国出口物资六成半以上销售往协约国,新进签订的金洋贷款一宗又一宗,有力地支持了协约国在前线的战斗。

  约有二成出口物资销往米国,约有一成的出口货物销往同盟国,还有半成的出口物资销往太平洋安全联盟各国。

  而米

  请收藏:https://m.bmrd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