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九十九章 授衔以及军队扩编_红色警戒之民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9月28日

  建国授衔在新建的中华人民大礼堂中举行。

  中华国防军三军最高统帅陈绍,拟定的中华国防部部长蔡锷,中华国防军三军总参谋长蒋百里,陆军总司令陈福钦,空军总司令钱鹏飞,海军总司令陈绍宽等人主持了这场授衔仪式。

  来自国防军全军的287名中高级将领汇聚一堂,参加了这场隆重的国防军建国大授衔。

  对于这次建国授衔,陈绍十分的看重。

  中华一统,新政权建立了,必定要给予那些追随者们论功授衔。虽然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为了中华解放与复兴这个伟大目标而参加、奋战,但他们同样需要嘉奖。

  陈绍也清楚,绝大多数人并不看重授衔,能有则好,没有也能心安,他们更看重的是将与授衔后立即进行的全军扩编。能否指挥更多的军队,在将来的战场上更好地杀敌建功是他们最看重的。毕竟,一个排长和一个军长相比,那种挥斥方遒,挥手敌灭的未来是完全不同的。

  对于那份授衔名单,陈绍也有慎重的考虑,里面的一个个人名,都是几经思考,才确定他们的军衔。

  这次所授的军衔普遍都不高,原本陈绍所拟定的大将军衔并没有派上用场。这里也有陈绍的一点私心,随着以后二战的爆发,如果这次所授军衔过高,那之后国防军将出现有功难封的尴尬。而且,如果某个衔级对应过多的职级就会失去军衔应有的作用。庞大的军队基数,将官过于泛滥将带来负面作用,这也是后世1965年取消军衔制度的最大原因。对于授衔的控制,陈绍还想体现出国防军军衔的可贵,也为其他人留下了进步空间。

  战区司令(军区):上将

  战区副司令(副军区):中将

  正集团军:中将

  副集团军:少将

  正军:少将

  副军:大校

  正师:大校

  授衔的标准是按照正师级军事主官授予大校基准,这样一来,在国防军扩编到250万人后。以陆军为例。一百二十个正规师,就有200万人。比如三个师为一个军,就需要最少四十个军级军事主管。之后的集团军下来,加上副职军官,参谋将官。这些加在一起,就要一百多个。之后还有武警部队、海空军、预备役的将官、独立的炮兵部队、装甲兵部队加起来287个将官,一点也不多。

  同时在职务上,陈绍取消了步兵旅这样的编制,旅级编制只保留在火炮部队和装甲兵部队,一般都是军级编制的独立单位,独立旅级军事主官的军衔同等于师级军事主官的军衔。火炮部队和装甲兵部队的师级编制,其军事主官同等于军级军事主官,一般是作为集团军的独立编制。比如说一个正常的集团军下辖三个军的陆军,还会具备一个独立炮兵师和独立装甲师。不过这只是正

  请收藏:https://m.bmrd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