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七章 与子同袍(第四更,求订阅)_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里面填充絮头、细碎枲麻等填充物代替绵。

  眼下已是腊月时节,阳人县周边虽少下雪,可一旦进入大寒时节,却也干冷异常。

  若是后方的绵袍不至,荆州军接下来的日子,只怕是难捱了。

  刘琦皱起了眉,转头问蒯越道:“咱们将士的冬衣,南郡那边可曾准备了?”

  蒯越拱手道:“越已经派人向襄阳催促可,南郡的比曹掾史目下已核实了郡内仓物,冬衣倒是有,只是厚度不足,不能抵御此处严寒,因而重新抢做了一批绵袍,目下正在往这边运送,抵达阳人县恐尚需些时日。”

  刘琦点了点头,叹息道:“若是如此,那就得让三军将士们坚持坚持了。”

  孙坚冷眼旁观,听完刘琦和蒯越的对话,突然插嘴。

  “孙某的军中,冬衣也不甚足……”

  刘琦闻言,不由皱起了眉头。

  这孙坚什么意思?

  听他这言下之意,似乎想敲诈我荆州军的冬衣?

  这算什么行为?简直是跟袁术如出一撤。

  刘琦看向蒯越,却见他的眼中也出现了一丝瘟怒。

  这是摆明了想打劫啊。

  刘琦看向孙坚,淡淡道:“君侯此言何意?刘琦不甚解呀。”

  孙坚似乎并不在意刘琦和蒯越的不快,他脸上依旧是那副冷冰冰的神色,外加略微的嘲讽。

  不过他的回答却出人意外。

  “孙某军中,冬衣也不甚足,恐无法支援给贵军了……眼下,某只能从吴县的子弟中,抽出七千人,让他们与公子麾下的军卒穿插轮换使用绵袍,两人共用一件冬衣,每日各穿六个时辰,待汝荆州军的冬衣抵达之后,再将同用的冬衣还给我军将士,不知公子以为如何?”

  这一番话说出来,不只是刘琦,连蒯越、蔡勋、黄忠、文聘等人都楞在了当场。

  这孙坚,一脸漠然,嘲讽意味十足,怎么办出来的事,竟这般暖心?

  “两人,共用一袍?”刘琦喃喃念叨道。

  孙坚一挑眉:“怎么?刘公子的麾下军卒,还不屑与孙某的将士同袍么?”

  “那倒不是,只是不曾想君侯居然这般仗义,实在令琦诧异非常。”

  本以为孙坚是要趁火打劫,要荆州军给他提供绵袍,可谁曾想他居然是提议要自己的将士和荆州军暂时同袍抗寒。

  换言之,就是将己方七千吴郡子弟兵的冬服借给了荆州军一半。

  古代因生产力低下,缺少衣物渡过寒冬是很正常的事。

  两人同用一袍渡过寒冬,也不是孙坚首创,在此之前,还是有先例的。

  《诗经·秦风》中有一首诗歌叫《无衣》,诗的开头即说:“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意思是,谁说我没有军服,我和你共有战袍,虽然只是诗歌,但诗歌的题材和意境,很多都是源于生活,可见当时的秦国军队在物资困难的冬天,士兵只能两人合披一件绵袍抵御寒冷。

  但那毕竟都是一军,而像是孙坚这样,让己方军士与连盟友都算不上的宗亲联军共用一袍,这行为已经可称之为大义了。

  这不该是孙坚的为人啊?

  面对刘琦的感激,孙坚却没有任何表示,依旧是摆着一张臭脸。

  他很是平淡地对刘琦道:“阳人县的东城,已经被孙某清空了,那里有空置的民舍和空地可以屯兵,那些屋舍,孙某用了一半,剩下的给你等用,将士们无需驻兵于城外,在城中驻扎即可。”

  孙坚的语气虽然冰冷,但他话中的内容却无不显示了他对刘琦一众的关照之意。

  在来阳人城之前,刘琦曾在脑海中构思了好几个与孙坚会面时的场景。

  但他万万没想到孙坚居然会这样对待他们荆州军。

  不应该的……

  前荆州刺史王睿和南阳郡守张咨皆亡于其手……杀刺史太守眼皮都不眨的人,会有这么好心?

  这样的人,会做出照顾荆州军的举动?

  刘琦不太信。

  但他现在也摸不准孙坚的脉络。

  罢了,反正有袁术做后盾,那就走一步算一步吧。

  当下,刘琦便先按照孙坚的邀请,率兵进城安营扎寨。

  孙坚想搞什么鬼,且容日后再慢慢思之。

  反正以刘琦和袁术目前的关系,刘琦觉得孙坚也不敢坑己方。

  请收藏:https://m.bmrd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