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1.特别的邀歌_音乐系导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籍的华侨越发地产生了,抵触的情绪。

  从大方面来说,这固然是好事,因为这说明了,国内的民众开始自信起来。

  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来说,这对于国际社会上的那些海外华侨也是不公平的。

  “所以?我能做些什么?”王逸凡有些疑惑。

  这种事情,貌似不应该找自己啊。

  王逸凡有些不太理解徐新找自己到底是要做什么?

  徐新笑着道:“王董写歌是一把好手,这一点我想毋庸置疑。”

  “尽管有那么一些害群之马,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查阅华国经济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改开初期的实验区,尤其是经济特区的成立,基本上都是从侨乡开始的。事实上,分布在全世界的几千万侨胞是推动华国改开发展的原动力,并有力推动了华国改开的进程。”

  “海外华侨华人不仅是“华国奇迹”的受益者、见证者,同时也是参与者和推动者。他们发挥在资金、技术、管理和商业网络方面的优势,在华国各地投资兴业,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获得事业成功的同时,也促进了华国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华国同世界的各项交流合作。”

  “所以,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因为少部分的害群之马,而让整个侨胞群体受到敌视,所以,我们委托华夏传媒制作了一部名为《侨胞力量》的纪录片。”

  “此前我们邀请了一些老词曲作家为这个纪录片写一首歌曲,希望能够借此,来宣扬凝聚所有华人的力量的精神,但却一直没能够通过。”

  “毕竟,纪录片的传播和吸引力都很难和影视作品相比,所以一首弘扬这种精神力量的歌曲,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此次来就是希望能够让王董出手,为这部纪录片写一首歌。”

  老实说,王逸凡是真的有点懵。

  因为,这个事情,真的有些太怪了,国内会写这类的歌曲的人可一点都不少。

  徐新完全没必要找自己啊。

  因为,词曲作家,其实也是分类别的,很多我们所熟知的词曲名家,实际上,大多数时候,都是些流行音乐的。

  而实际上,华国还有一批专门写主旋律一类的歌曲的词曲人。

  两者之间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平行线。

  因为针对的目标,和本身的初衷完全是不同的,再一个就是术业有专攻,你让写主旋律的词曲作家,去写流行金曲,他们肯定格格不入。

  但是同样的,你让习惯了些流行歌曲的词曲作家去创作主旋律题材的音乐,他们同样的也会力有不逮。

  一方面是经验,另外一方面也是本身掌握的专业方面的东西不同。

  而徐新的身份,汪明杰的身份,再加上《侨胞力量》得本身的分量,完全可以请到国内外最著名的华人词曲人来作曲填词,根本轮不到王逸凡这里啊。

  但是结果却就是徐新主动找上门来,让王逸凡帮忙写歌。

  这太奇怪了。

  “咳咳,其实,主要还是在于,《侨胞力量》的受众,其实比较狭窄,但是如果是歌曲的话,那么受众就完全不同了。”

  “而现阶段,我们收到的歌曲,其实都是弘扬这种精神的,但是却严肃有余,娱乐性却不足。而我们需要的是一首受众更广的歌曲,而王董是这方面的佼佼者,又最擅长写应景的歌,所以,还希望王董能出手!”

  请收藏:https://m.bmrd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