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47章 斯德哥尔摩风云(续9 瑞典议会)_荣耀法兰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近代瑞典的国家政体与波兰很是相似,贵族议会制。为了避免君主专-制,瑞典贵族们习惯于邀请有血缘关系的外国人担任国王。只是看到曾经雄踞东欧,“平独镇露”的大波兰王国沦落为被周边列强瓜分的惨状后,贵族院内部这才达成一致意见,保留了瑞典王位的世袭制,但从各个方面不断限制国王的权势。

  1772年的瑞典宪法充满了自相矛盾和含糊不明的条文,这部宪法曾规定,国王统治王国,但国王指派的参政院(内阁)“仅有咨询权而无治理国家的职权”。在政治实践中,参政院(内阁)一直在国王古斯塔夫三世的支持下,暗地里侵蚀贵族院的权势。尽管如此,国家的至高权力依然归属于贵族院与国王共享,其中就包括最重要的司法权和征税权。

  事实上,直接称呼瑞典议会为贵族院是很不科学的,也是不准确的。那是1600年的法律规定:瑞典(四级)议会是由贵族、教士、市民和农民4个特殊利益组织分别组成。只是贵族等级的权势最大,因而掌握了议会中的大部分话语权。

  但从18世纪开始,瑞典的政治势力集中于三个不同性质的党派之间,这包括礼帽派、便帽派和宫廷派,彼此间玩弄着击鼓传花的权力游戏。

  礼帽派主要是那些传承古老,家境优渥的大贵族,他们在瑞典国内拥有盘根错节的庞大政治势力,且长期主导贵族院的政治决议。这些人通常保守而刻板,拒绝任何形式的社会变革;

  尽管便帽派的成员自称他们代表普通瑞典平民与农民,但事实上这些人大都出生于渴望政治权势的中小贵族,以及富有的新兴工商业主。他们中间的激进分子曾在1789年时为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而雀跃欢呼;

  至于宫廷派,那是依附于国王的宫廷贵族和新兴贵族。当然,很多人也来自礼帽派或是便帽派中的失势成员,诸如费森伯爵家族就是在争夺贵族议会主动权失败后,主动投靠了古斯塔夫三世,继而成为宫廷派的中坚力量。

  依照瑞典流传数百年的古老法典,贵族议会有权投票罢黜国王,而且贵族院的集体决议通常都凌驾于君主的个人意志。但在古斯塔夫大帝与古斯塔夫三世统治时期,两位性格强硬的国王通过宫廷派,暗中鼓动礼帽派与便帽派在贵族议会争权夺势。等到实力相互削弱之际,成功打压了贵族院,令国王获得至高权势。

  然而好景不长,上述两位君主最后都死于非命。古斯塔夫大帝“很是意外的”阵亡于德意志战场,那是在背后挨了致命一枪;脾性刚猛的古斯塔夫三世,根本就是被不甘心失去权势的贵族谋杀,宫廷派怀疑这就是贵族议会的集体阴谋。

  在古斯塔夫三世执政瑞典时期,曾利用贵族阶

  请收藏:https://m.bmrd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