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甜宠(完)_定制良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婠婠离开的一个月里,周应时不是太冷漠不关心,而是分身乏术。

  他的一篇已经发表的SCI论文突然被爆出实验数据造假,还有多年前已经发表的很多篇论文被学术大牛指出数据图片重复度高,有ps痕迹等问题。

  因为上头下了整顿学术风气的严令,周应时可以说是撞枪口上了。

  加上他太年轻就被评为教授,周围眼红的人很多。

  本来不是太严重的问题,但在网上意外的引起了很大关注,毕竟不久前才凭着“最年轻帅气的理工科教授”在网上火过。

  周应时能力是有的,但坏就坏在“最年轻”三个字上。科研需要长年累月的积累,过于年轻……难免会急功近利。

  迫于舆论压力,校方迅速启动了调查案,他为了证明论文的原创性,不得不提供大量的原始数据。

  这时候很多当年参与项目的学生都已经毕业,实验室里人手紧张,李学彬“千里迢迢”赶回宁州,帮老师应对调查。

  结果不知道哪个师兄在实验室摸鱼,导致电脑中了病毒,整个团队的电脑系统都崩溃了。

  大量的原始数据毁于一旦。

  周应时不气馁,申请再次试验。

  而微观领域的紧密试验需要用到的大型粒子对撞机,排队已经排到了两年后。

  至于数据图ps造假,已经有业内权威的定论,周应时无力辩驳。

  这个倒是真没冤枉他。

  科研哪有那么容易的,理工科的课题,走到艰深处,步步都是荆棘。

  失败是常态,成功才是意外。

  整个团队的人力物力,大笔的研究经费投进去,却得不到想要的结果……周应时觉得,粉饰美化一下数据,也是无奈之举。

  虽说是业内默认的事情,正常来讲也就是在小圈子里火一下,周应时躺平任嘲就算了,但在漫长的学术打假中,有人发现司婠婠悄然失踪。

  而网友匿名发出的一段视频,更是把事件发酵到了失控的地步。

  首先是宛市一家酒店停车场监控拍下的视频,日期是七月的某一天,周应时和一个男人拥吻后走入酒店。

  次日,司婠婠上了火车,这班西行的火车必定经过宛市。

  然后又是酒店的监控,只是到了走廊里,时间显示深夜,婠婠穿着和白天一样的衣服,戴着白色鸭舌帽,正在奋力敲门,正是两人居住的812房。

  然后门开了,她被人粗暴地拖了进去。

  第三天,只有两个男人走出了房门,再也没有人看到司婠婠的踪影。

  她就这么凭空消失在了酒店房间里。

  消失?大活人怎么可能就这么消失……周应时和神秘男人离开时可是都拖了箱子的。

  你说那么大个人塞不进箱子?切碎了不就可以了?

  案件看上去血腥又猎奇,还涉及年轻英俊的大学教授、骗婚的同性恋、捉奸的同妻、然后被恼羞成怒的丈夫伙

  请收藏:https://m.bmrd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