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百一十四章 他是谁_帝国玩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维塔利特和东苏工作组连夜坐飞机,飞回了伊尔库茨克,想必接下来东苏和西俄两方的航天界就要迎来一场大地震了。

  而中国方面的情况,恐怕也并不会比北面好上多少。

  胡文海的这一系列设计,很快就被整理成文字,通过戴忠山的渠道报了上去。

  中航工业总公司在拿到报告之后,就像是手上捧着一坨岩浆,把情况又捅到了更上面。

  这时候很多其他渠道的消息,也已经在陆陆续续的向着上面汇总。

  东苏的苏联航天局早就在为养班子而发愁,就远东这点二踢脚,根本用不上这么多人。

  拜科努尔虽然能消化一部分,可航天产业没有发射任务还搞个屁?

  西俄这几年航天系统一部分人日子倒还过的去,主要是依靠打质子火箭拉来不少国际业务。但眼看着苏联时期的质子火箭越打越少,但西俄本身却仍然没有恢复质子火箭的生产能力。

  赫鲁尼切夫航天中心经过九十年代的大衰退,整个集团的人心都散了。有技术、有水平的自寻出路,官僚和裙带关系,还有指望从苏联质子号遗产分一杯羹的留了下来。

  搞到最后,尤其是在普列谢茨克事件之后,赫鲁尼切夫连再生产质子号的勇气都没有了。

  至于其他的航天组织和西俄航天局,没有质子号的收入,日子过的就更糟了。

  西俄的情况比历史上曾经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要糟糕太多了,地图头如今把所有的经历都用来维持表面、涂墙抹粉,既不敢动这些国内寡头和关系户,也不敢刺激已经积累了很大怨气的军队,只能眼看着整个社会的风气彻底向混乱和堕落坠落。

  航天系统这些专家学者,虽然还能勉强维持生活,可对社会的不满已经很难遏制,甚至在社会环境整体恶化之后,想自己关门过小确幸都不可能了。

  这些指望学术、技术吃饭的人,逃离西俄已经逐渐成为共识。

  但究竟要去哪、哪里有出路,才是这些人关心和难以解决的问题。

  去美国当然好,但去了美国就能有好日子过吗?很多已经去了美国的人,给出的答案显然并不乐观。哪怕是过去领工资等死也好,很多人连这个待遇都没有,吃救济都吃不上美国的福利,大学教授只能送外卖这种事情也不是没有。

  去东苏倒是容易,可东苏毕竟盘子太小没什么前途。现在来再多的人也只是领工资养着,连项目都没有。

  去西欧?老欧洲对俄国人是什么态度,大家心里没数吗?

  不然还能去哪里?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一条消息在航天学界中悄然流传了起来。

  很多人忽然想起来,听说中国这些年发展的还算不错?而且很多从中国回来的学者和工程师,看起来情况也很好,中国方面确实比较有诚意,双引工程给的条件还是很有吸

  请收藏:https://m.bmrd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