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5章:自不量力_大唐之最强熊孩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耀武扬威。

  ……

  此刻,奚族几位大臣矛头也直指赵有林。

  声称汉臣误国,并述说北漠突厥的赵德言便是个响当当的例子。

  颉利因重用赵德言在其部内大兴汉法,摒弃祖制,致使偌大个突厥分崩离析。

  这事儿虽说已经过去数年时光,却也依旧如雷贯耳。

  宇文元良的目光中,未免也开始带起审视目光去看待赵有林。

  见状,赵有林赶忙下拜:“我对王上之忠心,日月可照,天地可鉴。”

  “若非他唐人缕缕越境挑衅,我也不会带兵前去震慑。”

  “只是那李承乾欺人太甚,不止杀我军卒还狂言让王上亲自去道歉。”

  “若王上要因此怪罪于我,那便斩了我吧……”

  旁的不说,赵有林这演技绝对堪称影帝了。

  一番言辞声泪俱下,着实一副忠臣表现。

  那宇文元良见了后,也是心生感慨,觉得自己不该怀疑他。

  宇文元良摆了摆手道:“罢了罢了,你也是一心为我奚族着想,这事不怪你。”

  “可现如今,中原甲士已然压境,诸位觉得此事应如何处理?”

  一位奚族谋士从人群中出列道:“我觉得,王上不应逞一时之威风与唐贸然开战。”

  “如今,唐灭北漠吐谷浑,正是士气宏盛之际。”

  “若我军在此时与唐交战,势必会给我族人带来惨痛的代价。”

  “所以,我建议大王主动向唐求和。”

  不等宇文元良说话。

  赵有林便开口了:“明明是他们率先欺压我们,反到让我们先去道歉,这是何道理?”

  “此等作为,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若真那样做了,契丹也好,高句丽也罢,乃至是室韦、靺鞨等族又会如何看待王上?”

  “以后我奚族还如何在各族中立足?”

  北漠突厥被灭后,奚族接纳了许多来自突厥的旧民。

  因此,这个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族,一跃成为了个拥兵超过五万,族人近百万的大族。

  毅然有一种要成为东北三番之首的趋势。

  而赵有林的话,也一下子说进了宇文元良的心坎里。

  他很清楚,若此时向大唐低头,日后东北三番必然没一个会听他的调遣。

  赵有林也适时开口道:“若王上铁骨铮铮,一心维护奚族尊严,势必会受到他人尊重。”

  “就算因此与大唐开战,王上也可以用三番之首的名号,勒令霫与契丹两族为自己提供粮饷军马。”

  “皆是三族合一,又有燕山太行作为依仗,谁能奈何我奚族?”

  奚族本就生活在山峦之中,与中原相隔整座燕山以及部分太行山。

  若是大唐与奚族开战,想要抵达奚族本部,必须得翻过这两座山才行。

  可翻山越岭本就是兵家大忌,这不仅有利于敌军设伏,更会使得后勤补给异常困难。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都不能直抵前线战场,那怎能让将士安心呢?

  所以,赵有林的这番话也算是说对了一部分的。

  只不过,书生还是书生。

  很多时候也只是纸上谈兵罢了。

  若让李承乾来看,定然能一眼看出破绽。

  只不过,这奚族朝堂中没有李承乾,而那宇文元良也不是李世民。

  他此时已经完全被赵有林给说服了。

  几乎都没做犹豫,他便直径开始调兵遣将,派军两万前往燕山的山峦中安营扎寨与唐营对峙。

  ……

  正所谓,敌人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向我还击。

  说的不就是眼前这个场景?

  北漠突厥如何?

  吐谷浑又如何?

  不都是拥兵数十万,民众数百万的大国?

  他们都被唐给灭了。

  小小的奚族,竟望向要以燕山作为依仗,抵抗大唐兵锋。

  这着实是太自不量力了些……

  请收藏:https://m.bmrd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