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六章 合作,股份_黑科技:我的民科成真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多少粒子,观察的“力量”和它们相互影响,会造成什么样的变化。

  地球的算力设备,也观察分析不了多少纠缠粒子。

  好在陆杨只要把脑海里理论写成软件,可以根据粒子数量调整,准确的计算出被改变后的粒子形态。

  比如把“改变源”放在坐标X位置,刚好纠缠粒子会表现出Y的形态。

  那这种形态就能定义为0,再根据Y的形态,反向计算出想要Y变成Z的形态需要在什么位置影响X,这时候Y的变化就可以代表1,固定的参数只有Y和Z,其中影响X形态的“改变源”位置是永远根据YZ的形态计算机计算得出。

  只要实现2种固定形态,就能传递0和1的信息,这就具备信息准确专递的基础。陆杨稍微解释了一下他预想中的量子通讯原理。

  恰好,现在潘教授的研究,已经具备这种能力。

  只不过分析出这种信息变化,也许还要在量子纠缠约束设备之外,额外配备一台算力足够的设备,目前需要多少算力陆杨也没谱。

  如果是需要超算,设备还要大不少。

  不过总体上来说现在研发的量子通讯第一代产品,用在核潜艇、航空母舰上,空间是完全足够的。

  这样一来,我们的核潜艇可以去往任何海域,通讯不会被任何人监测到。

  把设备发射到火星,也能让通讯延迟消失,无视光速极限。

  祁教授听懂后,笑道:“那可太好了,学校这边我来搞定,你的意思是要以合作的形式,那你准备占多少份额呢?”

  要知道这个技术,现在也许设备会非常庞大,可是它的潜力却是无穷的。

  真缩小到手提电脑级别,已经可以普及到民用市场。

  缩小到手机大小,所有手机都能淘汰,更换量子通讯。

  陆杨占据着主动权,因为观察量子纠缠的设备,除了潘教授这里能实现,国外也能实现,甚至陆杨花个几十亿,也许能靠着自己造出来。

  但是陆杨拥有的解析技术,那才是独一无二的。

  没有陆杨的技术,就没有新一代量子通讯。

  祁教授也担心陆杨狮子大张口,提前打预防针道:“不能超过50%,这种技术属于国之重器了,不可能让普通人占据大部分份额的,当然你可以无视这一点,只是你抛开官方,在夏国绝对造不出硬件设备,想要去国外的话,除非以后你再也不回来了。”

  “而且就算用这项技术和国外势力合作,我估计你把东西造出来,过不了多久就可能被囚禁,或者意外死亡。”

  陆杨自然知道轻重,他对硬件也不了解,在国内找不到潘教授类似的人才。

  可以说在国内,离开潘教授根本无法将技术落地。

  陆杨也不会圣母,想着这么利国利民的技术,就无条件奉献出去。

  他可还要赚1万亿黄金,给自己修个金字塔

  请收藏:https://m.bmrd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