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八八章 东征_怒海覆清1852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拿下金山、瓜州之后,罗大纲准备攻取镇江,途中被文艺麾下1500八旗兵马阻击。

  但是此时的八旗子弟已经没了往日威风,野战水平很一般。

  这一点董良也深有感触,他在福州和安平都跟八旗交过手,这些人的战斗力已经比不上绿营。

  而绿营本身的战斗力也参差不齐,甚至要看带兵的将领。

  也许京城的八旗有满清朝廷看着还会好一点,这董良就不清楚了。

  不过这些清军凭借火炮、深沟高垒,还是可以抵挡一阵,但这一次他们碰到的是太平军中能征善战的罗大纲。

  罗大纲是广东梅州人,原本是天地会艇军将领,也可以说是水匪头子,他常年在西江上活动,期间还跟太平军交过手。。

  咸丰元年于桂平城被冯云山说服,然后加入太平军。他们的加入补足了太平军水战的不足。

  罗大纲在太平军中屡立战功,很快成为军中数得上号的清军将领,与秦日纲、林凤祥、李开芳、胡以晃等人齐名。

  他当即下令太平军手持稻草,拔桩越壕攻击,杀向清军阵地,但没成功。

  夜晚,罗大纲亲率200精锐士兵,突袭清军营垒,女将苏三娘与其同行。

  文艺猝不及防,1500八旗六神无主,还未来得及列阵,罗大纲就杀入大营,猛砍猛冲,如同切西瓜。

  八旗子弟没搏斗之勇气,纷纷溃逃,连镇江也不回,文艺直接带残兵跑去苏州。

  罗大纲夜袭获胜,副都统文艺狼狈而逃。太平军乘胜追击,翻越北固山,杀入镇江城内。

  此时,城中居然无一兵一卒,清军估计早已魂飞魄散。

  镇江古称京口,是长江与运河交汇之处,既是南北要冲,也是南京东南门户,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罗大纲顺利攻占镇江之后,依北固山,傍长江、运河,新筑城墙6里,建炮台6座,并广积资粮,备战不懈。

  在镇江,罗大纲还很注重安定社会秩序,恢复正常经济生活。

  他执行圣库制度,要求百工归衙,建立男馆,女馆,并一面动员百姓量力捐献军需,一面实行平买平卖政策。

  但为贯彻拜上帝会独尊上帝,罢黜诸神的宗旨而火烧金山寺、甘露寺等。

  这却是董良对太平军不认可的地方。

  镇江陷落后,江苏巡抚杨文定内心惶恐不安,害怕咸丰追究责任,于是先下手为强。

  杨文定参劾文艺道:“本人去苏州、常州搬救兵,镇江是文艺防守;救兵还未抵达,文艺就率八旗精兵溃逃,罪不容诛。”

  杨文定想开脱罪责,参劾文艺还不行,他必须拿出补救方案。

  为此,杨文定让苏淞太道吴健彰去联络英国公使,希望列强能出兵镇压太平军。

  杨文定想要借助洋人的力量,但是他又给不出人家开出的条件,更何况此时的英国人在谋划东番岛,在上海根

  请收藏:https://m.bmrd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