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七一章 无名未必非豪杰_怒海覆清1852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总督,周腾虎离开林则徐幕府。

  他先后到了四川和淮南专门研究盐务管理和改革事宜。

  这些都是董良后来才知道的事情。

  不过此时董良已经能够看出周腾虎是一个标新立异、见识深远、性格豪放之人。

  “元首,还有一事,有一人名叫赵烈文,是我的妻弟,为人清高,不过颇有才华,我来写信可能没有什么用,还望元首能够亲笔书信一封,与我一并送去。”周腾虎犹豫了一下说道。

  “这又有何难,弢甫兄之才,我已知晓,你推荐之人定有过人之处,不要说写信了,就是我自己过去请亦不为过。”

  “元首如此礼贤下士,韬光养晦,今后定能成大事。”周腾虎再拜。

  董良掌控了整个琉球,这样的消息都没有宣扬,反而还百般遮掩,这在周腾虎看来绝对是韬光养晦。

  “我推荐给元首之人有三,一为赵烈文,二为管晏,皆为吾之同乡。三为桂林唐启华。”

  “烈文,字惠甫,今年二十岁,虽然出身官宦世家,但是他常与我谈起满清即将覆亡,不愿出仕。而且他的想法与元首您的理念颇为相投,认为不能因为满清而敌视汉族以外之他族,若要传立新朝,则要学习满清之民族政策。若有我的保证,加上元首您亲自相邀,他定会前来相投。”

  “其他二人也都是策议深沉,才识过人,皆关心时务,今尚郁郁伏处田间。诚能破格招贤,连茹并进,则得一人可以平数州,得数人可以清一路。”

  董良突然觉得,这次来福州,不管是救了孙延平,还是劫了庆瑞的财货,都比不上认识了周腾虎。

  世人只知道曾国藩、李鸿章之流。

  然而清末大乱,社会急剧动荡,民生凋敝。正是因此,涌现了一批批拯救天下残局的奇士能人。

  由于他们往往作为幕后人员,各种复杂原因导致名声并不彰显,但他们的的确确为维护社会稳定,维护文化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周腾虎和他举荐的这些人就属于这一类。

  如果不是遇到了董良,周腾虎今后会进入曾国藩的幕府,成为湘军的财神爷。

  也许真的是命运的安排,让他与董良在这鼓山古寺中相遇、相知。

  董良前世也不知道周腾虎为何人,只当他是一个失意的读书人而已,家世已经莫落。

  后来,两人之间逐渐熟悉,董良才了解到这个人传奇般的人生。

  “弢甫,谢谢你,创立华族,重振东方文明,是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应有的本分,我也希望这成为我们共同的事业。”

  “腾虎亦很期待。”

  ……

  经过几天的紧张赶工,董良终于准备好了自己要的东西。

  期间,王资雨来催促了好几次,董良不为所动。

  反正他与王懿德之间约定的时间还没有到。

  第一批五万两黄金已经被王资雨送了过来。

  他们不愿意一次性付清,董良也能够理解。

  十月十二日傍晚,董良带着教导队以及三百民夫下山。

  这些民夫每两人一组,一人背一人扶,将董良做出来的东西带下山。

  阿福的一大队则在夜晚带着工匠、以及一些愿意追随护卫军的百姓离开。

  工匠以及他们的家属,都是总督府送给董良的,他们知道护卫军的工匠待遇好,也都愿意跟着董良。

  而那些百姓中有一部分也是愿意跟着护卫军去寻找新生,这都是董良这些天统战的结果。

  让阿福他们提前出发,是周腾虎的建议,先将这些普通人转移了,防止官府在事成之后突然发难。

  董良深以为然,在准备好袭击舰队的当晚让阿福秘密带人转移。

  孙延平那里有路子,他将带着这些人安全回到船上。

  有平叔压阵,董良放心不少。

  他现在身边只有周腾虎以及教导队的百来人。

  来到山下,王资雨带人前来接应。

  董良要利用夜色,潜伏到江边。

  “董先生,就用这些东西退敌?”王资雨指着那些长长的铁桶子,还有那些圆形的铁球问道。

  “王先生管的有些多了吧,我说过了,我来负责退敌,你们负责付钱,咱们两清。”董良有些厌烦地说道。

  他越加的感觉这个王资雨有些鬼鬼叨叨。

  请收藏:https://m.bmrd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