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9章 70年代的全县首富_重生:我的80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单位帮忙印出来就行。”

  常主任微微颔首,这个模式不算陌生,这不,前一阵才印过一本诗集。

  也是人家诗人自己出资。

  李建昆继续说道:“这本书呢,县里绝对乐见其成,我是学经济的,回来目睹了一些现状,有感而发,打算弄一本关于创业致富的书。

  “这跟县里的大方针,应该是相向而行的。”

  常主任暗松口气,这类书,那还真没问题,政治思路十分正确。

  瞅瞅对面,也感慨这名牌大学的研究生,思想觉悟就是不同。

  放假回来还不休息,一心想着为社会做贡献。

  “噢,那问题不大,不过小李同志,希望伱能体谅,按照规矩,到时稿子我们还是要审审的,通过才行。”

  “能理解,能理解。”

  “你想印多少本?”

  “不多,先弄个几百本吧。”

  “这样啊,那一批就能弄出来。”

  这种小批量印刷,搁这年头很常见,诗人贼溜。

  李建昆特清楚自己的目标客户,只有那么些人,多印浪费。

  谁呢?

  正是金主。

  没错,这个套路是这样的:

  金主爸爸出钱资助他出书,书印出来后,金主爸爸再花钱买书,自个指定要珍藏,还会塞给别人看。

  不信等着瞧。

  至于这本书后面,县里要不要再印,往市场上发行,扩大宣传,那不关他的事。

  权当作贡献了。

  打的就是赚波快钱的主意。

  李建昆倒小觑了这个小门户,说是前年,上面指示“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刊物一定要保证印刷出版”,去年,县里特意从魔都采购了一台新款书版轮转印刷机。

  别说文字,照片都能印。

  随后,常主任又喊来一名领导,双方针对细节,洽谈蛮久。

  李建昆明白,事情能这么顺利,跟他的身份,以及政治正确,关系颇大。

  县里当下正着急呢,怎么扭转民众观念,让更多人觉醒搞钱意识。

  他这一出,可不就是帮了县里忙?

  这就是“第三个利”。

  ——

  日上三竿,阳光明媚。

  却照不暖郭大明的心情。

  水汇头镇,同名公社,精工轴承厂。

  偌大的厂院外面,十几号工人,正拎着水桶,手持笤帚,在院墙上用力唰唰唰地。

  郭大明捏着鼻子戳在门口,心里有苦说不出。

  你说这叫什么事?

  去县里开表彰大会,又不是他赖着去的,文件下来,不去不行。

  你们要是看不惯,骂两句也好啊,得多大仇,非得给厂子泼满墙大粪?

  昨晚干的。

  他也不想追究,不敢追究,那样只会引发更大的民怨。

  “请问,郭大明同志在吗?”

  身后不知何时多了辆自行车,旁边站一挺派头的年轻小伙。

  郭大明扭头,疑惑道:“你是?”

  李建昆瞅着他就像,忙停好自行车,屁颠屁颠凑上去,先出示学生证,再掏出一张从县印刷局薅来的文件。

  郭大明过目之后,吓一大跳。

  一大学生,攒着县印刷局的出书文件,找他干嘛?

  说出来一阵汗颜,他拢共不认识几个字,还是摊子干大后,生逼着学的。

  “郭同志,现在有空吗?我想找你聊聊。”

  “噢,有有,请进吧。”

  李建昆向厂门走去时,瞥了眼二面院墙,郭大明留意到,苦笑摇头。

  尽给人看了洋相。

  不多会,两人来到布置简洁的办公室。

  这都是表象!

  李建昆心里门清,老王跟他讲过,目前整个望海县,数这位最有钱!

  他们厂生产的轴承,远销好几个省,物美价廉,特抢手。

  那么他理所当然的,也就成为李建昆的第一个拜访对象。

  请收藏:https://m.bmrd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