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35章 银行开到特区_重生:我的80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研人才,到底想做什么呢?”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人找上门来。坦率讲,李建昆和他也不算熟,仅有过一面之缘。

  或许是他在采访中多次提及要重视科研人才,又或许是他在回应“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这话时,提到的尊严问题,让科学界在当下的环境中感同身受,好几名科学泰斗发表署名文章,内容中都有对华电的点名表扬。

  这位倒是不客气,第二次见面,开口就借钱。

  这世上不乏这样的人:你如果不理他,他会以为你心虚,愈发来劲。

  李建昆召回林新甲,他,林新甲和季美仙,三人一起负责招聘事宜,忙得不可开交,随着招聘到的人才越来越多,水岸豪庭的闲置房源逐渐减少,同时“欠”下了不少辆小轿车。

  而正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让李建昆没有想到的是,这段采访还有意外收获――引来科学界的强烈声援。

  采访时间不算长,不过针对现在主流的负面舆论,李建昆该回应的也都回应了。

  时间至六月,如火如荼的招聘工作算是暂时告一段落,应聘人员逐渐减少,不过这个招聘是长期有效的,未来陆陆续续肯定还会有人前来应聘。

  “嚯!”

  两千万。

  “不否认,有。这么说吧,你刚才提到的那句流传的话,不可能在华电流传,在我们这儿真正有才能的人永远会受到尊重,我希望全社会也一样,尊重人才,重视人才。华电不是慈善机构,我们开出这样的福利待遇,是因为我们认为我们所需要的科研人才,他们配得上这份待遇。”

  李建昆同意接受这个采访,是不想稍息立正站好让人家喷,华电毕竟是一家公司,需要社会形象,不能任由他人中伤,乃至于引导舆论。

  这样带来的好处便是,前来特区华电工厂应聘的科研人员,数量激增。

  石头王刚才话说得很直白,他是向李建昆借钱,而非特区华电公司。

  李建昆倒不是谦虚,只是这年头在内地当着不相熟的人的面,谁敢轻易承认自己有两千万?不过,显而易见的是,他想隐藏的某些事对于石头王这样的精明人而言,没多大意义。

  他啧啧两声后,问:“我总要知道是个什么买卖吧?”

  他一边说这话时,手里还在摩挲着石头王的名片,对于这个万科的前身,前世在某些资料中他有过一些不刻意的了解。

  这家公司没那么简单。

  表面上看,它是基于特区的一项特殊政策而诞生的一家公司,当下特区有项政策:进口特区的国外产品不能销售到特区外,但不限制特区外客户在特区内购买的商品运出特区。

  这样一来,在特区内做国际贸易,便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其业务模式说穿了,与倒卖玉米没有太大区别,基本操作为:先找到内地有需求的客户,并收取20-30%的定金,然后向港商订货,按同比例付款给港商,待货物到特区后,买方过来提货,并结清余款。

  买卖的关键是:收的是软妹币,却要用港币或美刀支付给港商。

  你以为这家公司是靠倒卖科教仪器赚钱吗?不,并不是,它的核心利润其实是来自获取外币的能力。

  想开这样一家公司可不容易,首先需要拿到进口许可证,其次要和具有外汇出口创汇份额的单位,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说白了,没有强硬的背景和强大的公关能力,即使清楚这种模式,一般人也开不成这样的公司。

  请收藏:https://m.bmrd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