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章 石头矶_重生:我的80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章石头矶

  天灰蒙蒙的,云朵低垂,仿佛随时都要落下一场大雨。

  路边田野里,庄稼早已收割,枯草丛生,一副破败荒凉的景象。

  不过蹬自行车的李建昆,却有种别样感受。

  那是一种生命归于宁静的悠然。

  一种岁月的慢慢沉淀。

  “建昆,累不累?换我骑吧。”

  李建昆额头见汗,笑着说:“爽着嘞!你可别抢,今儿这天坐后座,非冻死我。”

  十八岁的身体,就是不一样,装了马达似的。

  呼呼得劲!

  与往常回家不同,由于出发早,快到时还是半下午。

  前方视野逐渐开阔,出现一片建筑群——

  多是黄褐色的吊脚楼,和刷白墙的瓦屋,其中点缀几间平层或两层的红砖房。

  这就是石头矶镇。

  因小镇周边山上怪石嶙峋,盛产石料而得名。

  镇上最早一家工厂,做的便是石料加工,50年代的老厂,至今还在运转,哐哐隆隆的,不绝于耳。

  自行车一直骑到小镇唯一的街道上,李建东适时跳下来,准备拍屁股闪人。

  他实在记不清王家的房子是哪一个——

  差不多80年代中旬,王家就搬到了县里。

  王山河却发出邀请,“走,我家肯定没人,到厂里找口水喝。”

  见他把过自行车,李建昆想想也就跟上了。

  三十里路骑下来,确实又饿又渴,从镇上到他家,还要走七八里山路。

  王家在镇上搞了两家社队企业。

  老厂有些年头,是家农机修造厂,如今规模已经不小,估计得有百来号人。

  新厂没记错的话,是去年政策进一步活泛后,刚搞的,小电器厂,主要做电风扇。

  工业用的吊扇、壁扇和落地扇。

  当然你非要家用也行。

  往后红砖房变多,尤其是吊扇,确实普及到户了,建房子之初,就会在堂屋中央顶上,预埋一根“J”型钢筋。

  王山河带李建昆来的,就是这家“前进电器厂”。

  厂院门口挂着两块白色牌匾,一个是厂名,另一个上面的字就老多——

  望海县石头矶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承办单位。

  门头的圆拱铁架上,还焊着五个大红字——为人民服务。

  李建昆乐呵呵打量,包装特稳。

  走进厂院,秋风卷落叶,连个人毛都没有,耳边也是静悄悄的,一点不像有活人的样子。

  这货扭头问:“买卖这么难做吗?”

  王山河哼哧道:“就这鬼天气,哪有人买电风扇啊。”

  那可不一定,李建昆在心里嘀咕。

  生意好不好做,主要看市场环境,当下是什么市场环境?

  生产力低,供小于求,物资奇缺!

  冬天就没人买电风扇?

  至少他知道的,涉及高温作业的工厂和工种,就有数十种。

  比如玻璃厂、造纸厂、纺织厂……他曾有过一次正月里,去纺织厂考察的经历。

  嚯!那家伙,车间就是个大蒸笼,

  请收藏:https://m.bmrd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