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73章 今非昔比李贵飞_重生:我的80年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73章今非昔比李贵飞

  宽敞的厨房里,左边是用水泥抹得光滑发亮的灶台,右边是饭厅,摆着一张足够坐下十人的圆木桌。

  胡玉英正在灶台前忙活,杀了两条大鲫鱼,下面条,生怕俩孩子在路上饿着。

  李建昆旋风样冲进来。

  “妈,我爸呢,他在做什么?”

  玉英婆娘眼神闪躲,有点不敢看他。她总落实不了儿子的交代,或者说,搞不定自己男人。

  年初离家时,儿子留下不老少钱,嘱咐她别舍不得吃喝,把日子过好。

  结果这些钱除去那小老头不敢动的盖房款,基本被他要走,美其名曰进行第二次创业。

  有时候玉英婆娘真的很为难,既怕男人瞎折腾,赔了钱,遭了罪;又想着闲懒一辈子的他,终于振作起来,有干劲,难道不支持吗?

  万幸,这回成了。

  念头至此,胡玉英看向儿子道:“在葫芦塘做袜子,干得好着哩。”

  “葫芦塘?”李建昆皱眉。

  这地方可不近,属于他们县的边缘,与温市交界,颠自行车来回得大半天。

  “他怎么跑到葫芦塘,做什么袜子?”

  葫芦塘是一个港口,因地势奇妙,形似葫芦口而得名。

  是个天然避风港。

  玉英婆娘神秘叨叨说:“你不晓得,葫芦塘现在可热闹,以前打渔的船,现在一半专搞运输,从外国拉些好物件回来……”

  “那不是走私嘛!”李建昆瞪眼。

  玉英婆娘正色道:“你爸他不干这个。”

  自家男人要是干这活计,她死活是不能答应的。

  一条条小渔船,明明只适合近海打渔,非得跑远洋,海上天气多变,那是拿命在搏。

  “妈你别做了,不饿,你给我好好说说。”

  李建昆上前薅下锅铲。

  所幸面条还没下,鱼让它在锅里多炖会儿,汤汁更浓。玉英婆娘取过木锅盖,扣在大铁锅上,旋即拉着儿子的手,坐到饭桌旁,打开话匣子。

  这事有个来龙去脉。

  最早也不知道谁摸索出来生意门路,从外国运回来一堆衣服,好家伙!平时净穿蓝白黑的人们,哪里见过那么鲜亮,款式那么好的衣裳?

  引发哄抢。

  船主没老少挣,跑得更勤。

  其他渔民看着眼馋,胆大的开始见样学样,运回的东西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像什么服装、五金和小家电,都是有钱也买不到的稀罕物件。

  港口偏僻,上岸后直接交易,渐渐形成一个小市场。

  十里八乡的人一窝蜂去采购,大伙看着原本穷得身上补丁摞补丁的渔夫们,一个个发得不能动,也眼馋。

  慢慢的人们不仅采购,还搞起批发,贩去外面卖,同样赚得盆满钵满。

  据说有些人为追求更大利润,还敢往外省跑。

  小市场愈发兴旺,船主们不停歇地跑,仍然无法满足需求。这时,一些聪明人瞅准商机,照着样子自制难度不高的

  请收藏:https://m.bmrd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