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五章 道一声千古,说一声无二_曹贼赘婿:我的天赋愈发变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赵宁,心中沉思:“好个大胆狂生,如此不知死活,若是无法做出璀璨文章,就等着人头落地吧你!”

  坐在下面的李正也是一个头两个大,额头很疼地看向赵宁,道:“好不容易才得来的一个读书人种子,莫非就要这般断送了前途和命数?

  唉,当初要是早知如茨话,我是断然不会同意这一门婚事儿的。

  若是他死了,我那女儿岂不是年纪轻轻就要守活寡了?”

  听着李正的话语,众人亦是沉默,纷纷劝李正要放宽心才可。

  李正闻言也是愣神,唉声叹息地着:“唉!”

  此刻的安乐长公主已然将砚台里面的墨水给调配好了。

  下面的文人墨客们眼热无比。

  让大周下的长公主研磨墨水,这可是捅破的事情。

  便是历朝历代的史书上面,也找不到几个有赵宁如此狂傲的读书人。

  称一声千古,道一声无二。

  赵家公子举世无双,也是不为过的。

  若是他们能够享受慈殊荣,必定也能够名垂青史,如赵宁一般视死如归。

  有人捶胸顿足:“唉,悔不当初,为何我就想不到这一点呢?”

  也有人讥讽赵宁:“赵宁儿,不自量力,自寻死路。”

  更有人叹息:“可惜了这等貌美少年郎了!”

  赵宁则是心外无物,沉入心神,揣摩王羲之。

  待有了把握之后,赵宁才微微地睁开双眸,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心中有了醉醺醺的酒意,完美契合当初王羲之写作时的状态,方才准备写作符合当下春秋夜宴的序作。

  心神圆满,遂人神合一,不分彼此。

  此刻,他就是书圣王羲之,书圣王羲之就是他。

  当赵宁起笔的时候,便是要道尽整个千古行书的无上巅峰!

  他手执鼠须笔,在蚕茧纸上面书写:

  太康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神京山阴之曲池,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簇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注,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这一刻的赵宁完美将王羲之写作《兰亭集序》的巅峰状态复刻了出来。

  唯有那一刻的王羲之才是最巅峰的王羲之。

  那怕是后来的王羲之数次临摹自己所写的《兰亭集序》,也无法达到那种巅峰和高度。

  自己写的东西,自己未来再写,竟然还写不出来。

  所以,《兰亭集序》乃是王羲之的巅峰之作,并非虚妄。

  也应了那一句:“文章本成,妙手偶得之。”

  请收藏:https://m.bmrdj.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